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百科分类 >> 艺术 >> 民间艺术

该分类下有97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民间艺术" 分类下的词条

糖塔
编辑:0次 | 浏览:2883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12-30 19:48
标签: 糖塔

摘要: 历史由来 糖塔 相传,明嘉靖年间一个中秋夜,倭寇围攻松城(即现在的霞浦城关),当地民众制作“光饼”作为抗倭将士的食物,但光饼干硬,于是制作糖块以佐餐,糖化了又可解渴,后来倭寇退了,松城保住了。用于佐餐光饼的糖块,由此被人们视为吉祥物流传下来,逐渐演变成“糖塔”。 特色 首先,糖塔制做精细巧妙,讲究形似神更似,连细微的部位也准确到位,如一座楼的造型就有门有窗;一尾鱼身上的鳞片也能得到立体的表现; 其次,糖塔制作工序严格,质地坚硬而干脆,放在阴凉处可保持终年不化; 最后,糖塔的色彩以大[阅读全文:]

山西地方戏曲
编辑:0次 | 浏览:2494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12-30 19:48
标签: 山西地方戏曲

摘要: 简介       山西的戏曲艺术,不只历史悠久,其剧种繁多,也可居全国首位。据1980年普查,全省有大小剧种五十二个之多。   山西山多,自古交通不便,这本来是不利条件,却因此而保留了许多古老剧种。如晋北的“赛戏”(又名赛赛),晋南的“锣鼓杂戏”,晋东南的“对子戏”,这类戏没有唱腔曲调,尚属“吟诵体”戏剧,与古代的村社故事社火相近,仍保留了“竹竿子”表演形态的村社百戏表演。也有一些是反映当地原始风情剧目的。   如晋北地属大陆性气候,童[阅读全文:]

临县三弦书
编辑:0次 | 浏览:2586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12-30 19:48
标签: 临县三弦书

摘要: 简介        临县三弦书   相传在清代咸丰年间由柳林传入临县,所以也称柳林调。 临县艺人张树元表演《说唱碛口》   临县三弦书,流行于吕梁山区诸县。后来,当地艺人吸收了一些民间小调,经过长期的说唱实践,创造了平调、四平调、上川调。临县三弦书的唱腔属于板腔结构。演唱时,艺人怀抱大三弦,左腿绑楷子响板,自弹自唱。   临县三弦书的传统书目有《珍珠汗衫记》、《金镯玉环记》、《红门寺》等近百部中长篇书。新编书目有《张秋林拥[阅读全文:]

武乡三弦书
编辑:0次 | 浏览:2058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12-30 19:48
标签: 武乡三弦书

摘要: 简介 武乡三弦书   起源于武乡山村,流行于武乡、榆社、左权等县。相传,这一曲种由道歌演变而成。为盲人串户说唱,借以乞食。当时伴奏乐器只有木胡。从明代末年开始出现六、七人一组坐场说唱,唱腔只有流水一种板式。抗日时期,艺人们对唱腔进行改革,新增了四句提钢、起腔、散板等。   新中国成立后,武乡三弦书吸取老州调、武乡秧歌、上党梆子等曲艺、戏曲音乐,新创了截板、垛板、抢板等板式,始称三弦书。后来,又相继吸收了中路梆子和当地民歌的音乐,唱腔与伴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民间艺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本[阅读全文:]

河曲二人台
编辑:0次 | 浏览:1943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12-30 19:48
标签: 河曲二人台

摘要: 河曲二人台   一泻千里的黄河,几经曲折从内蒙流入山陕峡谷,越过偏关县寺沟,就到了位于晋、陕、蒙交界的河曲、保德县。这里的人民能歌善舞,人俊音甜,到处可以听到动人的歌声,素有“民歌之海”的美称。“二人台”这一地方小戏就植根在这块土地上,一出《走西口》更以它真实的社会内容、细腻的生活细节、精彩传神的表演、韵味浓郁的唱腔而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二人台剧照   “二人台”是起源于河曲,流传于晋北、内蒙西部、陕西北部、河北张家口等地的地方小戏。它在表演程式上属于“两小”戏。角色仅有小丑小旦或小生、小[阅读全文:]

榆社霸王鞭
编辑:0次 | 浏览:1845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12-30 19:48
标签: 榆社霸王鞭

摘要: 民间艺术之花——榆社霸王鞭   榆社霸王鞭,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优秀文艺节目,它集舞蹈、武术、体育于一身,以节奏明快,粗扩豪放,铿锵有力,欢乐祥和的独特风格,受到当地群众的喜爱。每逢节庆之日,当一队队健男俏女、红装艳裹,持鞭上场舞动霸王鞭时,博得观众的阵阵喝彩!    起 源 传 说   榆社霸王鞭的起源,众说纷纭。民间流传,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说秦末楚汉相争,项羽与刘邦击掌相约:先入咸阳者王之,后项羽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每攻下一城池,项王便站在马上,挥舞马鞭,高歌竞舞,舞至酣时,[阅读全文:]

浑源扇鼓
编辑:0次 | 浏览:1739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12-30 19:47
标签: 浑源扇鼓

摘要: 简介浑源扇鼓   又名喜乐、迎春鼓。流行于浑源、朔县、山阴等县及河北、内蒙古部分地区。相传,浑源等县民间自古就有击鼓迎春的习俗。春耕前,民众手持羊皮圆扇形手鼓,且敲且唱,祈求消灾免病,故名喜乐和迎春鼓。以后巫婆、神汉将手鼓作为驱邪的工具,且歌且舞,俗称“跳大神”。这种活动延至明、清,内容稍有变化,除用于请神避邪、祈福、还愿外,节日、农闲还用于欢庆丰收、祝贺婚嫁等活动。   扇鼓为蒲扇形,铁架,羊皮面,直径有一尺半,柄上挂欠连环,环尾缀五彩丝穗,鼓键用竹子制成。后来,浑源是对这一民间歌舞形式进行了[阅读全文:]

平遥鼓书
编辑:0次 | 浏览:2474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12-30 19:47
标签: 平遥鼓书

摘要: 简介平遥鼓书   原名弦子书,又叫平遥盲书,起源于平遥,流行于汾阳、介休、孝义等县,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平遥鼓书,最初是单人坐唱,到清末才发展成为多人坐唱。分为红、黑、生、旦、丑等行当。   平遥鼓书的伴奏乐器有四弦、月琴。说唱曲调,原来多采用晋中民歌,后来,又吸取了祁太秧歌的某些长处而自成一体。说唱中,使用平遥方言,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平遥鼓书的代表书目有《青龙传》、《五女兴唐传》、《接婆婆》、《飞扇子》等。新中国成立后,平遥鼓书在唱腔上有了新的发展和改进。 摘自《山西民俗大观》,中国旅[阅读全文:]

寿阳坐唱
编辑:0次 | 浏览:2094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12-30 19:47
标签: 寿阳坐唱

摘要: 简介寿阳坐唱   流行在寿阳县境内,新中国成立初期,寿阳县文化馆曲艺工作者在当地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东山盲艺人的说唱曲调,晋南道情和武乡琴书的音乐创作而成。一开始,是单人坐唱,没有道白,采用丝弦伴奏。八十年代以后,发展成为多人分角色坐唱。伴奏时,增加了弹拨乐器和竹板、四块瓦等,还在说唱中加强了表演成份,说唱的内容大多数是现代题材。代表书目有《马二子求神》、《铁旦参军》、《灵芝故乡走一遍》、《朱总司令在景尚》等曲目。 摘自《山西民俗大观》,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李彬著 太原道制作 http:[阅读全文:]

神池道情
编辑:0次 | 浏览:1927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12-30 19:47
标签: 神池道情

摘要: 简介        流行在山西省境内的晋西北和雁北地区一带,还传播到内蒙古自治区的巴彦淖尔盟、土默川、陕西的府谷、神木等地。   神池道情,以神池县为基地而取名。这一民间艺术的奇葩,有着丰富多彩的曲牌及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素有“七弯八转”之称。   神池道情历史悠久,有一些曲调,是盛行于唐代、宋代、元代时的词牌。像“要孩儿”、“西江月”等,基本上保持着原有的格式。在唱腔上,又揉进了地方戏曲的某些音乐特色,[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