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画家   
[141] 评论[0] 编辑

徐渭

徐渭
徐渭
徐渭(1521~1593),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别号青藤、天池、田水月等,明山阴人。中国明代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徐渭多才多艺,在书画诗文戏曲等领域均有很深造诣,且能独树一帜,给当世与后代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其画能吸取前人精华而脱胎换骨,一改因袭模拟之旧习,喜用泼墨勾染,水墨淋漓,重写意慕生,不求形似求神似,以其特有之风格,开创了一代画风。山水人物花鸟竹石无所不工,以花卉最为出色,公认为青藤画派之鼻祖。所著有《徐文长全集》《徐文长佚草》及杂剧《四声猿》,戏曲理论《南词叙录》等。 #$$$$$$$$$$$$$$$$$$$$$$$$%

生平经历

徐渭(1521―1593)出生在浙江绍兴府山阴县大云坊的观桥庵东榴花书屋(即今绍兴市青藤书屋)内,取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青藤。 #3$$#%%%%%%%6$

他家原是绍兴城里一个名门望族,据他的《赠族兄序》云:“吾宗居会稽,自吾祖而上,代多豪隽富贵老寿之人。”他的叔父徐钥是成化年间进士,徐滋是贡生。但这个家族在徐渭出世后,就迅速败落了。徐渭的父亲徐缗,历任州县官,后因病退休,回绍兴原籍。原配童夫人生了两个男孩:长男徐淮和次男徐潞。童夫人中年去世,徐缗又娶苗百户家一守寡的侄女做继室,即苗宜人。苗宜人未生育,徐缗晚年纳苗宜人的侍女为妾,生徐渭。徐渭出世百日,其父即病逝。因是庶出,在封建社会,凡事都要低人一等,这于徐渭的反抗精神,有一定的作用。 www.18art.com

#3$$#%%%%%%%6$

徐渭
徐渭
不过嫡母苗氏因自己没有儿女,对徐渭很是宠爱,不惜花销,竭尽心力来培养他。徐渭天资聪慧,四岁时,长嫂杨氏去世,他已能代长辈迎送吊客。六岁时入学读书,即可诵几百字的文章,且记忆力颇强,多年以后他还记得当时跟管士颜读唐诗,第一首诗便是岑参《早朝》诗。后又拜过十多位老师,八岁就学做八股文章,其文思之敏捷今老师称奇。十岁,其二兄徐潞曾带他去见当时的山阴县知县,知县很喜爱他,对其文章批了不少赞美之词,并嘱其今后“务在多读古书,期于大成,勿徒烂记程文而已”。这对徐渭影响很大,故以后他曾将八股文“旷弃者十余年”。十二岁向陈良学古琴,十四岁时,不幸嫡母苗氏去世,生母因是妾,不能掌持家务,他不得不去依靠刚从北方漫游回来的长兄徐淮。与此同时,他向王政学习琴曲。十五岁又向彭应时学习剑术。其间,还拜绍兴文坛盟主陈鹤(海樵)为师,学习戏曲、绘画;向杨珂(秘图)学习书法。此外,汪应轸萧鸣凤沈炼等也曾是他的老师。因自幼处身于文人学士之间,对其政治思想和文学艺术皆产生了深远影响。嘉靖十九年,二十岁的徐渭考取了山阴县的秀才。那时,他在乡里已有文名。同县潘克敬欣赏他的才华,将长女许配给他。潘克敬由北京锦衣名法给事官外放广东阳江县典史,顺道回乡,徐渭便随岳父广东阳江结婚。此后,他离开长兄徐淮,住到潘家。徐渭仍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婚后不久,接到二兄徐潞客死贵州的噩耗,使他倍感伤痛。

#3$$#%%%%%%%6$

世宗嘉靖二十二年(1543),徐渭二十三岁,首次去杭州应乡试,未中,他又气又愧。两年后,长兄徐淮因服丹药中毒死亡,其父苦心经营的榴花书屋,遂被出卖。更不幸的是,妻子潘氏因生儿子徐枚,肺病加重,拖到次年亦去世。一连串的打击,使他受到很大刺激。因此,尽管岳父潘克敬竭力帮助他,但因妻子已死,科举又一再失意,嘉靖二十七年,他离开了潘家,迁往东城,开始过他的“居穷巷,蹴数椽,储瓶粟十年”的清贫生活。只在三十五六岁时,先后去浙江平湖教过书及去过福建的顺昌。 #3$$#%%%%%%%6$

从他二十五岁一直到他三十七岁这十二三年中,他应过四次乡试,均未取。他一生共应过八次乡试,“举于乡者八而不一售”,到死还只是个“秀才”。他的生活这时已经相当贫困,但这并不妨碍他关心时世。除了经常往来于山阴、杭州之间读书应试外,他还结交了不少当时有名的人物。在这些名人中,谢时臣、陈鹤、刘世儒沈仕沈明臣等都是画家,且在文学艺术上主张推陈出新,徐渭在与这些人物交往中,自己的才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6$

#3$$#%%%%%%%6$

徐渭
徐渭
除了画以外,南戏在当时非常流行,陈鹤、沈仕等皆擅长戏曲,加之徐渭少年时代学过琴,因此,在这一段时间,他开始从事戏曲的研究和创作。据其门人、明代曲学大家王骥德的记录,他的《四声猿》中的“玉禅师翠乡一梦”便作于此时。三十六岁时,他写出了对现代戏曲有着重要参考价值的《南词叙录》一书。

#3$$#%%%%%%%6$

其时,倭寇侵扰、杀掠浙东,徐渭积极投入到抗倭队伍中。1554年11月,倭寇窜犯绍兴时在柯亭被官兵包围,被歼灭二百多人。徐渭“尝身匿兵中,环舟贼垒,度地形为方略”(《徐文长全集》卷十七)。是年9月,陶宅战役大败倭寇,徐渭采访陶宅战况写了《陶宅战归序》等文。又有感于许多在倭寇屠刀下遇难烈女的英勇事迹,依据古乐府《木兰辞》编写了《雌木兰》杂剧,热情地歌颂了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以激发人民的抗倭斗志。后来徐渭将《玉禅师》、《雌木兰》、《祢衡》《女状元》四个杂剧合编称为《四声猿》。《四声猿》大胆暴露了嘉靖中叶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表现了作者敢于反抗封建压迫和他的忧国忧民思想。

#$$$$$$$$$$$$$$$$$$$$$$$$%

徐渭三十七岁,胡宗宪以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名义总督东南沿海各地对倭寇的进剿事宜,领导抗倭战争。他知道徐渭的名声,特聘其入幕府,徐渭因忌胡是严(嵩)党要人,坚辞不受,甚至卧床装病不起。后经师友的敦促,又为了能更好地投身于抗倭斗争,同意暂时入幕。但仅停留很短时间便回到山阴。次年,胡宗宪又招徐渭代作《献白鹿表》,受到嘉靖皇帝的赞赏,轰动京城。兵部郎中唐顺之看过此文后,大加赞赏。唐顺之是当时具有革新精神的著名古文家,“嘉靖八才子”的首领,好谈经世致用的学问,精通武术和兵法,为当时文坛盟主。他和徐渭都竭力反对明“前七子”、“后七子”的复古文风,两人的文艺思想不谋而合,遂成为知己。徐渭一直念念不忘此事。胡宗宪也一直对他十分器重,凡举事“皆密相议然后行”。还特意借请徐渭撰《镇海楼记》,送酬银二百二十两,以作他买宅之资。徐渭买得绍兴城东南地十亩,屋二十二间,命名为“酬字堂”。1561年,他四十一岁时,娶继室张氏,“食鱼而居庐”,日子开始富裕起来。 #$$$$$$$$$$$$$$$$$$$$$$$$%

1562年,嘉靖皇帝罢免严嵩,胡宗宪被认为是严嵩一党,被捕入狱。徐渭生性敏感多疑,感到自己危机来临,心情十分沉郁苦闷。后胡宗宪在狱中自杀,这件事对徐渭刺激很大,他也想自杀以了其生:先以利斧击破自己的头部,“血流被面,头骨皆折”,幸而不死;又以三寸长的柱钉刺入左耳,又不死;后又用骓子击碎自己的肾囊,仍不死。连续自杀多次,均未果。后来,因疑心妻子张氏不贞,失手将她打死,因而被捕入狱,过了七年牢狱生活。徐渭此时的精神状态已接近疯狂。神经质,似乎是一些艺术家的通病,徐渭后来的一些文艺杰作往往也产生于某种癫狂状态中。

#$$$$$$$$$$$$$$$$$$$$$$$$%

穆宗隆庆三年(1569),他的同乡好友张元忭在北京会试中了状元,他听到消息后高兴地写了《贺新郎》一词。隆庆六年,在张元忭等竭力保释之下,这年除夕,徐渭出狱,这时他已五十三岁。徐渭中年的生活道路,是非常不幸的,家庭经济的彻底破产,又使他落到赤贫的地位。尽管如此,他仍然怀有满腔热血,忧国忧民。 #$$$$$$$$$$$$$$$$$$$$$$$$%

出狱后的徐渭,心情逐渐恢复平静,被大自然所陶醉,天天偕同学生出游,写了几十首纪游诗,借自然风光来减轻心头苦楚。

#3$$#%%%%%%%6$

这期间,他除了在五十六岁时,受同乡老友吴兑的招请,去宣府逗留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六十岁时,应好友李如松参将之邀去北京之外,其余时间都在游览之中。这一时期是他一生中最具有历史意义、文学艺术创作最辉煌的时期。他才气高迈,“眼空千古,独立一时”(袁宏道语),把胸中郁愤都发泄出来,终于成为明末文坛一颗“光芒夜半惊鬼神”的巨星。万历二十一年,徐渭走完了他艰辛的一生,时年七十二岁。

#$$$$$$$$$$$$$$$$$$$$$$$$%

书法特色

徐渭的书法之所以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书家,在于他的作品充分表现了书家纷杂而激越的主体情绪。现在常谈到的主体意识其实在徐渭的作品中早已非常明显;另外,一种明确的书法“创作”意识也表露无遗,虽然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概念并上升到理论上,但不同于文人士大夫的雅玩这一点是肯定的。士大夫式的,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本,视书法为地道的小技,因此对书法抱着一种有距离的赏玩立场,只是将它作为修身养性的手段,而不视为目的,对书法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表现立场,将它作为一个目标与归结。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徐渭的书法具有了引人的艺术特色。 #3$$#%%%%%%%6$

1、震魂摄魄的精神意蕴

#3$$#%%%%%%%6$

西方美学哲人里普斯说:“美是情感的外化”。一件书法作品的感人与否,首先来自于作品本身主体精神的流露。如果把书法较为兴盛的几个时代的书法家们做一个比较的话,应该说明代,尤其是明末的书家是最富有艺术气质的,与晋代的名士型,唐代的官僚型,宋代的文士型,清代的学者型书家相比较,他们的作品更注重个性的表现与情感的抒发。 #3$$#%%%%%%%6$

徐渭 #3$$#%%%%%%%6$
徐渭行书七言联 #$$$$$$$$$$$$$$$$$$$$$$$$%

 

www.18art.com

“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当起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幽坟……” #3$$#%%%%%%%6$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性欲,是可喜也”

这是袁中郎对徐渭诗作的评价,其实用来说明徐渭的书法又何尝不可,甚至极为贴切。观瞻徐渭的书法,尤其是后期行草书,但见满纸云烟,用笔忽轻忽重,字形忽大忽小,笔触忽干忽湿,布局忽密忽疏,线条扭曲,点画零乱,摄人心魄。社会所加的种种折磨与苦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愤恨、失意、燥动、不平都化为了狂放的线条,强烈的节奏,袭人的热浪。

www.18art.com

“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中宛宛可见。” www.18art.com

2、奇崛多变的形式面目

#3$$#%%%%%%%6$

中国书法之妙不在面目形式,但又离不开面目形式,有时候,书法作品最先打动人的又往往是面目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书法家的天赋与创造性更多地体现在这一方面。我们曾津津乐道于米元章在短短四十余天用内擫和外拓两种不同的用笔写成了《苕溪》《蜀素》两件面目差别较大的作品。但对于徐渭来说,这种变化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一个时期多种面目,一种书体多种面目,而每一种面目又无不是独特的、鲜明的、具有个性的。徐渭似乎不太满足于一种面目,既使这一种面目是完美的。不断创新,不断扬弃,不断求变,永远不满足于自己的创造。以草书为例,如果说他在五十岁左右创作的长卷《春雨诗》刚健遒丽、气势夺人,足以使他跻身一流大家之列的话,那么他后期的草书则更是精益求精,不断超越自我了。律诗《春园细雨》、《应制词咏剑》、杜诗《幕府秋风》岑参《鸡鸣紫陌》李白《送汪伦》、七绝《一篙春水》等等面目各异,洋洋大观,令人叹为观止!

#3$$#%%%%%%%6$

3、精湛熟稔的技巧 #$$$$$$$$$$$$$$$$$$$$$$$$%

“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书法之妙,妙在神采,但没有技巧的支撑,神采何以体现?很难想像,没有技巧高度表现的书法作品如何去谈神采。虽然书法艺术水平的高与下不单单在于技巧的精湛与否,但一切都需要构筑在技巧的基础上是无疑的,任何忽视技巧的做法最终都是站不住的。

www.18art.com

“张丞相(商英)虽好草而不工,流辈皆笑之,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之,当波险处,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久视之,变不自辨,诟曰:胡不早问,致吾忘之” #3$$#%%%%%%%6$

显然,没有技巧支撑,所追求的“神采、韵趣、意境”等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当然也就不会有人认为它就是书法。所以,深识书者,是不会忽视技巧的。

#$$$$$$$$$$$$$$$$$$$$$$$$%

徐渭的书法,袁宏道曾有驾于“不论书法而论书神”之上的评语,再加上徐渭那些乱头粗服又不拘于传统技巧的书作,于是有人可能认为徐渭不讲究,不重视书法技巧。这显然是对徐渭缺乏全面的、立体的认识而产生的误解。首先,从认识上说,徐渭著有的《笔玄要旨》《玄抄类摘》两书,前者是专门论述执笔、运笔等书法技巧的,内容非常具体精微,都有是他学书的经验总结,甘苦之言;后者是他辑录前人的书论之作。

#3$$#%%%%%%%6$

“惟壁拆路、屋漏痕、折钗股、印印泥、锥画沙,乃是点画形象。然非妙于手运,变无从臻此。以此知书,心手尽之矣。”

www.18art.com

更为有意思的是,他把运笔看作武术中的动作,一招一式,讲究方法,讲求效果:

www.18art.com

“准之刀戟矛之中人,必如何把握枞掷,而后中人之身也有如何之伤痕,钝则不入,缓则不中,塌散则不决不裂。”

#$$$$$$$$$$$$$$$$$$$$$$$$%

徐渭 www.18art.com
徐渭的书法艺术 www.18art.com

  www.18art.com

对技巧之重视、见解之科学独到可见一斑;其次,从创作上讲,造成对徐渭无视技法的误解的原因,大多来自他的一些大件草书作品。其实先看看他的另外一些诸如《野秋千》《秋兴八首》《前赤壁赋》等作品,相信会对徐渭有一个重新的认识,徐渭对传统技巧的精熟把握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极好的体现。至于他的那些草书巨制,只不过表现出来的大气势、大精神相对削弱了技巧的存在;另外,还表现在徐渭对技巧的更深层认识和把握,技巧是书法艺术表现的手段和工具,决定了技巧要为艺术表现服务,徐渭的技巧是反传统的,反理性的,其实,这是更高层的技巧。

www.18art.com

徐渭多才多艺,诗文书画俱佳,但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自谓“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徐渭书法方圆兼济,轻重自如,笔墨纵横,貌似狂放不羁,其实暗含秩序,为后来书家效法。徐渭书法以行草为特佳,能以隶书笔法溶入行书,尤具独创。其行草效苏、米之风。徐渭处于祝允明之后,他和祝允明一样学书的路子毫无例外是属于二王一脉,他倾慕王羲之的人品书艺,作为同乡人,他对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给他的影响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书米南宫墨迹》一跋中激动地说:“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可见他对米芾的深悟透解。

#$$$$$$$$$$$$$$$$$$$$$$$$%

他的草书,纯粹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宣泄: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不计工拙,所有的才情、悲愤、苦闷都郁结在扭来扭曲的笔画中了。徐渭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他自己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书法代表作有《青天歌卷》《咏墨磁轴》《题画诗》等。

#3$$#%%%%%%%6$

诗文成就
徐渭的诗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与当时文坛上最有势力的“前后七子”那种拟古主义文风大相径庭,因而受到具有革新精神的唐宋派古文家唐顺之、公安派首领袁宏道等人的赞赏。他对戏曲也有杰出贡献,所著《南词叙录》,叙述南戏的源流体派,为研究明代戏曲的重要著作。杂剧《四声猿》所写4个短剧,都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受到著名戏剧家汤显祖赞许。 www.18art.com

绘画成就

徐渭绘画,既有一定的师承,又能突破前规以适抒发已性。他的人物画受宋代梁疯子的减笔划影响,概括洗炼,造型生动;山水画受沈周文征明等影响;花鸟画在林良、陈淳等人的写意画基础上又向前推进了一步。画史上把他与陈淳并称为“青藤”、“白阳”,并把他视为大写意画派的创始人。

#$$$$$$$$$$$$$$$$$$$$$$$$%

徐渭特别注重绘画的“生韵”、“生动”。这正符合中国画法中的第一法—气韵生动。他曾在一首诗中提到:“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拨皆吾五指栽。”又在《书谢时臣渊明卷为葛公旦》中指出:“画病,不病在墨轻与重,在生动与不生动耳。”他认为画家如果要表现自己某种特定的气质、胸次、情性,就必须选择相应的题材,以适合表现本人的那种气质、胸次、情性。他在题一幅水墨牡丹时提到:“牡丹为富贵花,主光彩夺目。故昔人多以勾染烘托见长。今以泼墨为之,虽有生意,终不是此花真面目。余本窭人,性与梅竹宜,至荣华富丽,若风马牛弗相似也。”从他的这些见解来看,他的确有时是相当清醒的。正是他这些清醒时的高见的论使他在疯狂的作品中更显示出超人的胆略。

#$$$$$$$$$$$$$$$$$$$$$$$$%

徐渭      徐渭

www.18art.com

《榴实图》                                                                   《墨葡萄》                       www.18art.com

#3$$#%%%%%%%6$


在徐渭的绘画中,最能表现他目空一切、无视古今而率意挥洒的还是水墨花卉。南京博物院北京荣宝斋各藏有一卷徐渭的《水墨花卉图》,据说美国现藏有三卷。其中最精的要数南博所藏的《杂花图》长卷。此卷共画有牡丹、石榴荷花梧桐菊花南瓜扁豆紫薇葡萄芭蕉梅花水仙和竹十三种,水墨淋漓、恣意汪洋,干湿浓淡、浑然天成。此卷曾多次发表并印有单行本。荣宝斋所藏的《墨笔花卉》卷共画九种,其中《梅石图》旁题有经常被人分们引用的一首诗:“从来不见梅花谱,信手拈来自有神。不信试看千万树,东风吹着便成春。”既透露出他不愿墨守成规、大胆创造的精神,又流露出他能落笔成春的自慰心情。

#3$$#%%%%%%%6$

徐渭晚年题画诗中经常提及“春”字。如“墨染娇姿浅淡匀,画中亦是赏青春。”(《题水墨牡丹》)“五十八年贫贱身,何曾妄念洛阳春。”(《题墨牡丹》)“消得春风多少力,带将儿辈上青天。”“那能更驻游春马,闲看儿童断线时。”(《风鸢图诗》)等。还有一些“胭脂”、“朱唇”、“芳姿”之类的辞汇。这是否与徐渭晚年因鳏居而受到压抑的性的潜意识通过艺术创作得到发泄有关。

#3$$#%%%%%%%6$

徐渭愤懑、抑郁、孤独、凄凉的内心世界,在“墨葡萄图”这幅作品上的题诗,正反应了他内心的倾诉:“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

徐渭死后,他的作品越来越为一些有识之士所赞赏。石涛石溪八大山人以至扬州八怪都深受其影响,并卓绝于当时画坛。直到现代,徐渭的作品仍在不断地放射出耀人的光彩。

#3$$#%%%%%%%6$

清代郑板桥曾以五百金换天池(徐渭)石榴一枝,并愿作“青藤门下走狗”。

#$$$$$$$$$$$$$$$$$$$$$$$$%

当代画家齐白石自称“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

徐渭

www.18art.com


徐渭水墨花卉手卷

#3$$#%%%%%%%6$



徐渭存世代表作有《墨葡萄图》故宫博物院),以饱含水份的泼墨法,点染出纷披错落的藤条和透明欲滴的葡萄。笔墨奔放淋漓,随意挥洒,状物不拘形似,神韵自在。画上自题七绝诗一首:“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闹抛闹掷野藤中。”抒写了他郁郁不得志的心绪(见彩图《墨葡萄图》(明))。画法与之相近的作品还有《牡丹蕉石图》上海博物馆)。另有一幅《榴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以简劲峭利的笔法绘出石榴和枝叶,在水墨中加胶,使渗晕有所控制,墨色显得浓淡分明,富有光润。画法与前者有所不同,比较收敛。画上题诗云:“山深熟石榴,向日便开口,深山少人收,颗颗明珠走”。用石榴比喻自己的怀才不遇。近似此种画法的作品有《黄甲图》(故宫博物院)等。《杂花图》(南京博物院),水墨绘牡丹、石榴、荷花、南瓜、紫薇、葡萄、芭蕉、梅、竹等,用笔纵横,墨色淋漓,形象简逸,气势豪放,为画家逸笔草草、泼墨写意的代表作。故宫博物院藏的几卷《墨花图》也都属于这类横涂竖抹的佳作。

www.18art.com

青藤书屋和徐渭墓

徐渭         徐渭

#3$$#%%%%%%%6$


           徐渭墓                                                                       青藤书屋         

#3$$#%%%%%%%6$

青藤书屋原名榴花书屋,位于绍兴市越城区大乘弄10号,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徐渭的故居。青藤书屋占地460平方米,坐西朝东,三开间,分前后两室。书屋前有天池和青藤,东首为一竹园,有自在岩、天汉分源等景。书屋范围不大,但精致、幽雅,是绍兴现存的一处具有文人园林特色的建筑。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徐渭病逝,安葬于绍兴县兰亭镇里木栅村姜婆山东北麓的徐氏家属墓地。徐渭墓坐西南朝东北,附近还有其父母、兄嫂墓。 #$$$$$$$$$$$$$$$$$$$$$$$$%

参考资料
1、《徐渭集》 (明)徐渭撰中华书局2003年10月
2、《徐渭散文研究》  付琼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2月 www.18art.com
3、《明徐渭白燕诗卷》  汪自强责任编辑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

附件列表


14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徐珈惠    下一篇 徐生华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