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列
基本资料
利列,是黎族单簧气鸣乐器。“利列”为黎语音译。汉族称口箫。流行于海南省昌江、东方、乐东、琼中、通什和保亭等地。
#$$$$$$$$$$$$$$$$$$$$$$$$%
在海南省五指山区的黎族村寨里,经常可以看到一种用竹管套接的像小塔一样的民间竖吹乐 器,这就是利列。相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每逢黎家传统节日,民间艺人们常常吹着它从各 个村寨相聚而来,由于吹奏时有着非常巧妙的换气方法,有的人甚至能沿途吹奏几公里远, 乐声也从不间歇中断。
#$$$$$$$$$$$$$$$$$$$$$$$$%
管身竹制,多使用当地出产的小山竹制作,用六、七节粗细不同的短竹管,由小到大套 接而 成(图187),其外形有些和唢呐杆相似。管身通高22厘米,上细下粗,上端最细管径0 .7厘米,下端最粗管径1.5厘米。每节上都开有一个圆形按音孔。原始的利列仅有 五孔,到了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乐东、昌江和东方一带的西路利列,多为六节六孔,在上 端带节的竹管上开有一个隙口,插入麦杆或树叶等作为簧片,可吹出八个音;流行于琼中、 通什和保亭一带的东路利列,多为七节七孔,但最上一个按孔多作为装饰用,在最细的留有竹节的竹管上,将其一侧管壁削薄,三面剖开隙口,中间的小薄片作为发音的竹制簧片,簧舌朝下。目前,民间常用的利列,多为七节六孔,传统的簧片是用竹片削薄后绑在上端竹管的背面吹口处,如今已改用芦苇片制的簧片。利列多为吹奏者自制自用,因制作者取材和需 要的不同,制成的利列也有六、七、八、九孔之别(在五、六孔之间均设有一个背孔),调子也各异,其长短、大小也有区别,既有像钢笔那样大的小利列,也有像低音唢呐那样长的大 利列。所用的簧片,有的像西洋乐器单簧管的哨片,也有使用唢呐哨的,可谓多彩多姿。
#$$$$$$$$$$$$$$$$$$$$$$$$%
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支小巧玲珑的利列,管身为七节六孔,全长16.3厘米,系1962年5月由广东省民族歌舞团所赠。
演奏时,管身竖置,两手分别按放上下按孔,口含管首簧片,吹奏方法基本与小唢呐相同,它本身的音量虽不大,但在黎族气鸣乐器中则居首位。其音列分别为:d1、e1、#f1、g1、a1、b1、e2、g2;a1、b1、c2、d2、e2、f2、a2、d3 。利列的音色与管子的高音区相似,明亮而富有特色,非常动听,富于歌唱性,宜于表现欢快、热情的曲调。低音丰满、圆润,中音清晰、柔和,高音尖锐、单薄。民间常用于节日、 喜庆或娱乐场合中,多为男子为女声歌唱伴奏。用气息来控制音准和音色,常使用的演奏技 巧有打音、震音、历音、叠音、颤音等,并吸收了单吐、双吐、花舌、滑音、断音和顿音等 技巧,吹奏黎族风格乐曲时,多采用打音和下滑音的技巧。经过专业音乐工作者的改革,利 列已能发出由b—g2十三个音,显著丰富了表现力,并制成高、中、低音大小不同的利列,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广东省民族歌舞团和海南省歌舞团,都已将利列用于独奏演出,并由乐队伴奏,收到较好效果,深受广大听众欢迎和好评。利列还用于乐队中领奏或参加 合奏。乐曲有《相会在山栏园》、《回忆》、《婚礼舞曲》、《有情今夜来做伴》、《蕉园 晨曲》等。陈元浦创作的独奏曲《相会在山栏园》,荣获1983年第三届全国音乐作品三等奖 。
www.18art.com
黎族人民非常喜爱利列,不论是在务农的路上,还是在放牧中,或是在喜庆的场合里,都要吹奏利列,尤其是在水稻下种以后更要吹奏,黎家认为它会使稻子长得茂盛,获得好收成。 黎族青年对利列更怀有特殊的感情,它是恋爱时必不可少的“红娘”。 #3$$#%%%%%%%6$
www.18art.com
相关链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