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琴
民间拉弦乐器,也称坠子、坠弦,是河南曲艺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约在清末演唱莺歌柳书(一种说唱音乐)时,持伴奏乐器小三弦,改革、发展成为坠琴。坠琴的音箱如三弦而稍小,鼓面由蟒皮改为桐木板,琴杆保留了三弦的指板,用马尾竹弓拉奏,因而改成为拉弦乐器。音色浑厚。目前坠琴主要流传于豫北、鲁南、冀南,尤以河南最为盛行。另一种称为坠胡或二弦,琴筒如二胡琴筒而稍长,一面蒙蛇皮,琴杆用三弦的指板。音色高亢、柔美。它是河南戏曲音乐小调曲子和山东琴书、吕剧等的主要伴奏乐器。现在主要流行于河南、山东一带。坠琴除用于曲艺、戏曲的伴奏外,还用于合奏和独奏。
#$$$$$$$$$$$$$$$$$$$$$$$$%
又称坠子。拉弦乐器。流行于河南省各地。是河南说唱“坠子书”的主要伴奏乐器,因有较长的指板,大幅度滑音最具有特色,对唱腔能衬托入微。演奏者在拉奏坠琴的同时,还脚踏坠梆击节,为演唱者伴奏本世纪初由小三弦改革制成,最初说唱音乐“三弦铰子书”用小三弦伴奏,后在“莺歌柳书”中将三弦改为二弦,又将琴鼓上所蒙蟒皮改为薄桐木板,用马尾弓拉奏,始成今之坠琴。
#$$$$$$$$$$$$$$$$$$$$$$$$%
结构同小三弦,红木、花梨木制,全长90—95厘米。琴杆、琴头、指板仍保留着原制。音箱较小三弦的琴鼓略小,两面蒙梧桐木薄板。琴头两侧各置一轴,张两弦。架于琴码上,马尾弓在两弦间拉奏。定弦a、d1,音域a—d3。
#$$$$$$$$$$$$$$$$$$$$$$$$%
坠琴仍保持小三弦形制,琴筒与四胡琴筒相同。坠琴的构造和小三弦基本相同,琴杆、琴头、弦轴和指板,仍保
![]() |
坠琴 |
#$$$$$$$$$$$$$$$$$$$$$$$$%
![]() |
坠琴 |
它们流行于河南、山东一带,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深受人民喜爱。除用于曲艺和戏曲伴奏外,还可独奏或合奏。 音色浑厚、高亢、柔美,同时还可以模仿各种特有的声音(如各种动物的叫声,人的笑声、哭声等),是一个十分有特色的乐器。 坠琴已有近百年历史。清代末年,在河南流传着“莺歌柳”和“三弦铰子书”等说唱音乐形式,为它们伴奏的主要乐器是小三弦。经过民间艺人长期的演奏实践,深感弹拨的小三弦与演唱者的拖腔不能紧密配合,难于满足艺术要求,于是有些艺人就仿效胡琴,在小三弦的外弦和中弦之间穿上一支马尾弓(保留里弦做共鸣弦),作为拉弦乐器使用,在伴唱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当时人们称这种乐器为“拉三弦”。后来,在说唱艺术中随着女演员相继出现,演唱者的音区和音色有了显著区别,为了提高乐器的定弦和增加音色的明亮度,适应坠子书发展的需要,进而又把“拉三弦”的蟒皮面改为桐木板面并去掉里弦,逐渐形成今日的坠琴。与此同时,河南曲剧也采用这一方法,将伴奏的小三弦琴鼓改为胡琴的琴筒,形成今日的坠胡。坠琴和坠胡,多以四度关系定弦,常定为a 、d1 ,音域从a ~d3 ,一般有两个半八度。 www.18art.com
坠胡虽然形成历史较短,但流传很广。特别是建国后民乐的大力发展,坠胡已基本遍布全国各地。所以也各地也形成不同的演奏风格。传统曲子多是有地方戏曲和地方音乐为素材演化而来。如《大起板》是以河南曲剧音乐为素材,《夸山东》是以山东地方音乐为素材。传统曲子都以节奏感强,欢快幽默为特点。曲子都以四度定弦为主,调式手发都较固定,换调都是调琴弦的紧张度来解决。所以传统的演奏形式便被局限在很小的空间内。建国
![]() |
坠琴 |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海音乐学院研制成功三弦坠胡。琴筒用钢板制成,筒长和直径均为10 厘米,前口蒙以蟒
![]() |
坠琴 |
三弦坠胡既保持了坠胡原有的特色,又发展和丰富了表现力,最适于演奏活泼、流畅的乐曲,并可以模拟打击乐器、人声和某些动物的鸣叫等音响效果。七十年代,还研制出一种新乐器——坠板胡。它由琴筒、琴杆、琴头、弦轴、山口、弦马、琴弦和弓子等部件组成。结构是采用了高音坠胡的琴杆和板胡的琴筒,琴杆全长60 厘米,琴筒前口直径10 厘米,长6 厘米。坠板胡音域宽广,在河南曲剧伴奏中,定弦为g 、c1 ,音域由g ~g3 ,达三个八度。音色介于坠胡和板胡之间,低音柔和近似坠胡,高音清晰,纯净。坠板胡除适于独奏外,与其他乐器合奏音响也融合协调。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最适于豫剧和曲剧等河南地方戏曲音乐伴奏,也适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 www.18art.com
![]() |
坠琴 |
坠胡是由小三弦改制的,又名坠琴或坠子,又叫二弦。这种乐器既能独奏又能合奏,它的音域非常宽,声音柔和,音量也比较大,与别的乐器有所不同的是它可以惟妙惟肖的模仿人声、唱歌、讲话,甚至鸟兽的叫声等等。流行于我国中部,是河南坠子、山东琴书、吕剧、曲艺的主要伴奏乐器。 www.18art.com
坠胡的演奏技巧中值得一提便是它的仿声功能。它能模仿人的笑声,公鸡 母鸡 狗等动物的叫声,还能模仿部分打击乐的演奏声。如梁献军的《大起板》中采用连顿弓的演奏手法形象的模仿了人的笑声。吴永平的《坠琴与唢呐》中坠胡和唢呐共同模仿了许多动物的叫声,如公鸡 母鸡 小鸟 等。还有马光陆先生的《八月挂花遍地开》用坠胡模仿锣 镲等打击乐的声音来烘托曲子的气氛,是曲子瞬间达到高潮。还有许多曲子中有模仿声音的片断,在此不与大家一一列举。还有坠胡的双弦演奏手法,由于坠胡是分开按弦所以它可以一根弦伴奏,一根弦奏旋律。这是其它民族拉弦乐不可相比的。
www.18art.com
坠胡在许多戏曲,曲艺的乐队中起着很主要的作用。目前采用坠胡作戏曲乐队领奏的剧种有:“河南曲剧”“越调”“太康道情”“河南坠剧”“安徽坠剧”“山东吕剧”等。曲艺乐队有:“河南坠子”“山东琴书”等。其中“越调”所用的是高音坠胡,它是在曲胡的基础上把琴杆缩短,来提高音量。目前只用作戏曲伴奏。 www.18art.com
相传,在清代(公元1644——公元1911)的康熙年间,皇帝御旨,撤掉宫廷戏班,艺人们只有流落到民间卖艺,有一天,一个艺人的小三弦被老鼠咬坏了蒙皮,可是马上就要演出了,情急之间,这位艺人就用薄薄的桐木板代替,又把胡琴的弓子夹在两根弦中间拉奏,这样,一个既可演奏乐曲,又近似人声的乐器就诞生了,这就是坠胡。 #$$$$$$$$$$$$$$$$$$$$$$$$%
河南曲剧,越调等戏曲的主奏乐器。琴筒八方与四胡相像只是稍短,稍粗,直径(0.08)米,长度(0.14)米, #3$$#%%%%%%%6$
![]() |
坠琴 |
前端蒙蛇皮。张两根弦,琴身琴筒全用硬木制作(紫檀 乌木等)琴身全长(0.88)米 声音传透力很强。
低音区淳厚略带沙哑,中音 高音宏亮清脆。音色接进人声,主要用于戏曲伴奏和独奏,四度定弦,演奏技巧与二胡近似,擅长滑奏。流行全国各地主要分布在河南。
河南坠子,(曲艺)河南坠剧,安徽坠剧等戏曲,曲艺的主奏乐器。坠子的形制基本保持原始状态。发音箱与三弦琴鼓基本相同,蒙桐木面,尺寸是(0.17×0.13×0.08)米。琴杆完全保留了小三弦的指板全长约(0.915)米。传统琴张三根弦,一二弦之间加弓子用作拉奏,三弦用作拨弹配音。三二五度定弦,二一弦四度定弦。音色与曲胡相似,较曲胡稍低沉纯厚。演奏技巧与曲胡相同多用大抖弓和连弓奏法。主要用与曲艺,戏曲伴奏,遍布国各地。
山东琴书,山东吕剧等戏曲的主奏乐器。坠琴的琴身与曲胡相同。琴筒用响铜铸造,直径(0.11)米左右,长(0.08)米左右。前端蒙蟒皮,张两根弦。音色,演奏技巧和曲胡相同。但有时演奏要加活动腰码。四度定弦。音色纯净宜于表现优雅抒情的曲调,主要是戏曲伴奏和独奏。遍及全国各地主要分布山东。
除此之外还有“三弦坠胡”“中音坠胡”。三弦坠胡是七十年代末上海音乐学院研究改良的。此琴较传统坠胡音
![]() |
坠琴 |
#3$$#%%%%%%%6$
目前在市场上能收集到的整套坠胡音响资料有(除戏曲)。马光陆的CD“豫西风情”和梁献军的VCD曲剧“大起板”。
“豫西风情”所收的曲目
![]() |
坠琴 |
#$$$$$$$$$$$$$$$$$$$$$$$$%
名称 乐器 乐曲素材 作者
《新春乐》 曲胡 河南曲剧音乐 马光陆
《庆丰收》 中音坠胡 河南地方音乐 任一平
《西北民歌》 曲胡 西北民歌 马光陆
《谁不说俺家乡好》 曲胡 同名歌曲改编 马光陆 www.18art.com
《河南曲子牌曲》 曲胡 河南地方音乐 任一平
《豫西风情》 曲胡 豫西地方音乐 马光陆 www.18art.com
《银扭丝》 中音坠胡 传统曲牌 马光陆
《吕戏四平调》 曲胡 山东吕剧音乐 马光陆 #3$$#%%%%%%%6$
《喜梅》 曲胡 河南地方音乐 马光陆
《运输忙》 曲胡 河南地方音乐 马光陆 www.18art.com
《八板变奏曲》 曲胡 传统曲牌 马光陆
《家乡的喜讯》 曲胡 同名民乐合奏曲改编 马光陆 #3$$#%%%%%%%6$
“大起板”所收起目
名称 乐器 乐曲素材 作者
《大起板》 曲胡 河南曲剧音乐 梁献军
《曲剧曲牌联奏》 曲胡 河南戏曲音乐 梁献军
#$$$$$$$$$$$$$$$$$$$$$$$$%
《老年乐》 三弦坠胡 歌曲《老俩口学毛选》 梁献军
《慢垛》 曲胡 河南曲剧音乐 梁献军 www.18art.com
《泣颜回》 三弦坠胡 同名曲牌改编 曾和耘
《清明祭》 曲胡 河南地方音乐 梁献军
#$$$$$$$$$$$$$$$$$$$$$$$$%
《剪尖花》 曲胡 河南地方音乐 梁献军
《苦中乐》 曲胡 河南地方音乐 梁献军 www.18art.com
《银扭丝》 曲胡 传统曲牌 梁献军
#3$$#%%%%%%%6$
![]() |
坠琴 |
《夸山东》 坠琴 山东地方音乐 吴永平
《八月挂花遍地开》 曲胡 同名歌曲改编 马光陆 #3$$#%%%%%%%6$
《西班牙斗牛士舞曲》 三弦坠胡 同名乐曲改编 梁献军
《逛新城》 三弦坠胡 同名歌曲改编 马光陆
#$$$$$$$$$$$$$$$$$$$$$$$$%
《郿鄠调》 曲胡 同名乐曲改编 梁献军
《云雀》 曲胡 同名乐曲改编 梁献军 #$$$$$$$$$$$$$$$$$$$$$$$$%
合奏或坠胡与乐队的曲子
《喜迎门》 杨绍吕,曾和耘曲
《迎亲人》 藏东升,何化均,刘凤锦曲
《打起渔鼓庆丰收》 何化均曲 www.18art.com
http://www.chinamedley.com/langyuan/zhuihu/zhuihu_zhonglei.shtml #3$$#%%%%%%%6$
http://www.96art.com/news/News_View.asp?NewsID=3533 #$$$$$$$$$$$$$$$$$$$$$$$$%
http://www.h-edu.com/htm/200508/2005080811502134.htm #$$$$$$$$$$$$$$$$$$$$$$$$%
http://www.huain.com/study/html/prod_2622.html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