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雕塑   
[0] 评论[0] 编辑

苏州捏像

 

命名

也称“塑真”,俗呼“捏相”。 #3$$#%%%%%%%6$

历史溯源

清代康熙、乾隆(十七、八世纪)时盛极一时。捏像用虎丘所产。清顾禄《桐桥倚棹录》:“虎邱有一处泥最润,俗称滋泥,凡为上细沢人、大小绢人塑头必用此处之泥,谓之虎邱头;塑真,尤必用此泥。”捏时,眼不观手,面朝对方端详一下,掌握面目特点,后用一泥丸藏袖内,边捏边谈,少顷即成。乾隆三十四年(1769)泺州常辉撰《兰舫笔记》:“少焉而像成矣,出视之,即其人也,其有皱文疤痣,桑子者分毫无差,惟须发另着焉。”捏像分两种:一种捏了头加上须发,涂以色彩,然后再装身手,肢体以木为之,手足皆活动,谓之落膝骱。冬夏衣服,随意更换;另一种把像捏成后不装身躯,一般不上彩,有的须发也用泥捏出,不另装配,这种捏像多作为案头欣赏品。苏州捏像现已失传,江苏省博物馆尚藏有一大批清代苏州捏像,形像逼真传神。

www.18art.com

#$$$$$$$$$$$$$$$$$$$$$$$$%

  #3$$#%%%%%%%6$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苍山白玉    下一篇 苏州泥塑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