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各国艺术   
[0] 评论[0] 编辑

桂名扬

桂名扬
桂名扬
桂名扬(1909—1959),广东番禺人,生于南海,原名桂铭扬。祖籍浙江宁波,迁居广州已五代。早年就读于广州铁路专门学校,肄业于番禺师范学校,后辍学从艺,先学音乐,后学表演,喜爱粤剧,曾从“优天影志士班”的男花旦学艺,后又加入“大罗天”、国风剧团,与马师曾同台演出。在“大罗天”班,桂名扬虚心接受名演员的指导和帮助,潜心揣摩,勤学苦练,奠定了他后来在“小武”行中独树一帜的基础。他对马师曾、薛觉先的表演艺术均有所借学并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人称“马形薛腔”:曾参加艺术演出比赛,获得金牌奖,当时有“金牌小武”的名号。 #$$$$$$$$$$$$$$$$$$$$$$$$%

个人简介

桂名扬演出《冷面皇夫》
桂名扬(左)演出《冷面皇夫》
桂名扬(1909年-1958年),广东番禺人,祖籍浙江寧波,原名桂铭扬,著名粤剧老倌。父亲桂东原,叔父桂南屏,都是清末的所谓「经学家」。 www.18art.com

桂名扬的师傅姓潘,是「优天影」班的管事,虽不出名,但舞臺艺术知识很丰富,所以桂名扬的基本功学得极好。他擅长饰演小武戏,马师曾在组成“大罗天”班后,看到桂名扬造诣不差,便以他充三帮小武。他能把马师曾、薛觉先的表演艺术融会贯通并自成一家,人称“马形薛腔”。他所演的赵子龙,其威势及风度大大超过马师曾。他的表演顿挫鲜明,气势威猛,节奏紧凑,创造了一种名为“锣边滚花”,用高亢急骤的锣鼓音乐配合上场身段的程式,让人耳目一新,现已成为粤剧常用的出场程式。

www.18art.com

1930年桂名扬从美洲回来,便和廖侠怀曾三多陈锦棠组成「日月星」班,一登臺便得到广大观眾讚赏。演出《火烧阿房宫》等剧,更获得很高的声誉。一些文武生如任剑辉、麦炳荣、吕玉郎、梁荫堂、罗家宝等,都对桂名扬的表演艺术均有借鉴或学艺。桂名扬对徒弟要求十分严格,梁荫棠也勤学苦练。 www.18art.com

职业生涯

桂名扬:生前赫赫,身后寂寂。再是轰轰烈烈的人生,到历史书里也许轮不上半行字。桂名扬就是这样。桂名扬,并没有像他的名字那样名扬千古。虽然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广东的粤剧舞台上,他曾经风流过,潇洒过。但历史是善忘的,并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地位,至少在广州是这样。在粤剧学校,听我说要找广州粤剧史上的名人桂名扬时,一个老师说:你等一下,我马上帮你叫出来。她的话吓了我一跳,地下有知的桂名扬本人,也可能会被逗一笑吧。 www.18art.com

桂名扬旧时戏台,隐入楼市间。
旧时戏台,隐入楼市间。
广州的粤剧人不应该忘记他,在粤剧界,他应该有一个崇高的位置。他的戏演得好,那是自然;而他对粤剧的热爱,对粤剧风气的改良,却是今人多不能及的。桂名扬的父亲桂东原、叔父桂南屏,都是清末的所谓“经学家”。可谓名门之后的桂名扬,却偏偏喜爱上了粤剧,在其父看来,这第八子是“书香门第”的不肖子,但桂名扬并没有被这些吓倒,毅然离家投师学戏。 #$$$$$$$$$$$$$$$$$$$$$$$$%

他本来学的是花旦,自从进“崩牙成”的戏馆学戏,并随其到南洋演出后,受到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觉得还是武打来得精神,便改学“小武”了。回国后,他加入黄大汉组织的“真相剧社”,借戏剧从事革命宣传工作。1925年省港大罢工时,桂名扬主动加入“重乐乐剧社”,为罢工工人义演筹款。

#$$$$$$$$$$$$$$$$$$$$$$$$%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期间,粤剧舞台上群星璀璨,分五大流派,分别为薛觉先马师曾白驹荣廖侠怀和桂名扬,他们主导着粤剧改革的方向,并创作出众多的优秀曲目。剧目内容包括了古今中外的题材,新编剧数以千计。当其时,粤剧综合艺术的各种因素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舞台布景由一桌二椅到平面、立体景片以至机关布景,灯光从火水灯、大光灯发展为电灯、彩色旋转灯,舞台语言由戏棚官话改为广州白话,小生、小武行当从唱假嗓改唱真嗓,还将民间流行的木鱼、南音、粤讴、板眼等歌谣曲调运用于唱腔音乐,把多种声腔利用曲调连缀结合板式变化的方法综合运用,还在原有的民族伴奏乐器之外增加小提琴、萨克斯管、吉他等西洋乐器,粤剧唱

桂名扬师弟梁细兴,虽八十有五,但精神不错。
桂名扬师弟梁细兴,虽八十有五,但精神不错。
腔音乐更加变化灵活,旋律优美。表演艺术吸收了京剧的做功和北派武打,借鉴电影、话剧讲究真实和接近生活的表演方法。

#$$$$$$$$$$$$$$$$$$$$$$$$%

桂名扬的表演顿挫鲜明,气势威猛,节奏紧凑。自创的“锣边花”,用高亢急骤的锣鼓音乐配合上场身段和程式,至今沿用。后辈的文武生如任剑辉、麦炳荣、吕玉郎、梁荫堂、罗家宝等,对桂名扬的表演艺术也均有借鉴。可翻开粤剧史,我们却看见“是否真有桂派”的争论舌案,又怎能不让人欷嘘不已。可谁让他死得太早了呢? #$$$$$$$$$$$$$$$$$$$$$$$$%

身材颀长、高大英俊、功架独到、爽快豪劲、扮相俊朗、台风潇洒的桂名扬,在抗战时期离开广州,为了生活,走码头演戏到美洲,以后再回香港。在其正值壮年之时,突然双耳失聪,不能上台,生活也就从此潦倒。1957年10月他回到故土广州,想把自己的艺术传给后人,可不到一年便死了,死时年仅49岁。 www.18art.com

对于一代粤剧南派宗师,这样的谢幕方式,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天妒英才。 www.18art.com

艺术评价

“金牌小武” #3$$#%%%%%%%6$

桂名扬戏服箱。
戏服箱。
桂名扬只演“小武”,有“金牌小武”的称号。“小武”,也就是擅长武功的青年男子,在京剧里分“长靠武生”和“短打武生”,粤剧没有此分。欣赏“小武”,自然看其武打,《火烧阿房宫》中的太子丹、三国《催归》中的赵子龙,都是桂名扬擅长的角色。小武透过眼神、身段、唱腔表现出来的火气,也值得留意。
#$$$$$$$$$$$$$$$$$$$$$$$$%

“小武”是粤剧传统行当之一。在清代,粤剧有“十大行当”的分工,就是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即小生、小武、文武小生等)、八贴、九夫、十杂;后期再变为“六柱制”:文武生、小生、丑生、正印花旦、第二花旦、须生。再演变到后来,粤剧的唱腔部分减少,但武功却是越来越多人爱看,“小武”这样的角色也就越来越重要了。 #3$$#%%%%%%%6$

“马形薛腔” #$$$$$$$$$$$$$$$$$$$$$$$$%

单以粤剧五大流派而论,他们各具特色,薛觉先以演文武生为主,也演丑生、小武和反串花旦,有“万能老倌”的美称,由于声带先天不足,不够悠长,反而创造出独特的“薛腔”:简洁优美,旋律流畅,节奏明快,吐字清晰,能准确贴切地表现人物多种状态的思想感情。马师曾以演丑生为主,也演文武生、小武、老生,表演生动通俗,刻画人物入木三分。 #$$$$$$$$$$$$$$$$$$$$$$$$%

桂名扬对马师曾薛觉先两人的表演艺术均能融会贯通,唱腔斩钉截铁,自成一家,时人称为“马形薛腔”’。当年,因为薛、马竞相争夺其出演“小武”,替其效力,一夜之间,桂名扬的人工便跳升至万元一年,自己拥有中军及有多人使唤,风光一时无两。

#$$$$$$$$$$$$$$$$$$$$$$$$%

桂派 #3$$#%%%%%%%6$

桂名扬的徒弟不多,以至历史曾有人质疑桂派的存在。桂名扬的“锣边花”用高亢急促的锣鼓音乐配合上场身段的程式,以增加出场气势,非常不容易学,因为他对身材的要求较高,可大多数戏班身高者的身型很少会好。桂名扬应是其中一位人高而身型好的佼佼者。 #$$$$$$$$$$$$$$$$$$$$$$$$%

桂派综合了当年粤剧多个流派的特点,这也符合桂名扬求新求变的个性。他常对新人说:学戏时一定要理解分析,学南派又要学北派,学北派又要学南派。太南太粗,太北又柔弱不够劲,最好是“南撞撞北”。在香港,任剑辉、罗家声等人都自称“桂派”。“桂派”只是在广州传人不多,但如果因此就说没有“桂派”,怎能成立? #$$$$$$$$$$$$$$$$$$$$$$$$%

神功戏 www.18art.com

桂名扬抗战后新盖的八和会馆
抗战后新盖的八和会馆
现今广州八和会馆的护馆人聂少兴,年轻时曾与桂名扬一起在香港鸭利洲演出“神功戏”,那是1951年的事了。聂少兴今年六十有四,回忆起往事,历历在目。他说桂名扬当时的身体已经很差了,在后台常要扶着东西才能站立,可一出台,却是龙精虎猛,让他羡慕不已。桂名扬虽为名角,可当时整个社会不重视粤剧,登台演出几不可能,由于生活所迫,也只能演出“神功戏”养家糊口。 #$$$$$$$$$$$$$$$$$$$$$$$$%

聂少兴老人说:所谓“神功戏”,戏文并非一定要表现“神”,而所谓“神功”,就是神的功劳,指为神做功德,包括节日、神诞、打醮、平日的烧香拜神及修建庙宇等。一个社区筹办戏曲演出,藉以“娱人娱神”及“神人共乐”时,所演出的戏曲便是“神功戏”。 #$$$$$$$$$$$$$$$$$$$$$$$$%

地理记忆

www.18art.com

他曾经来过,他曾经红过。桂名扬在广州的时间不长,既然连名字尚且不为人所熟知,其留下的足迹也更不可考了。惟有其青年时期奔波流转的广州各大戏院,尚可以令我们想起:他曾经来过。

#3$$#%%%%%%%6$

海珠大戏院 #$$$$$$$$$$$$$$$$$$$$$$$$%

坐落在长堤大马路292号的海珠大戏院是当年桂名扬经常演出的舞台。它建于1902年,坐落在珠江北岸从五仙门到西濠口的路段上,其前身是同庆戏院。当时院内设有座位五六百个。两年后,戏院易手经营,并从此改名为海珠大戏院。海珠大戏院历史上经历了几次改建,第一次改建于1926年,这次改建奠定其广州戏霸的地位:当时主建筑顶部是一个半球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与中山纪念堂的圆顶相似),拥有三层楼的观众厅有2005个座位,容量之大为广州戏院之冠。它的全部座位都是活动的,可移动摆设。 www.18art.com

由于位于地理环境优越的长堤加上座位众多,海珠大戏院生意兴隆,名扬粤港澳。任何戏班来过“海珠”演出,便“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因此粤港大班、“猛班”,都极力争取到“海珠”来演出,连艺术大师梅兰芳也曾在此表演过。 #$$$$$$$$$$$$$$$$$$$$$$$$%

粤剧养成所 www.18art.com

桂名扬是极其主张培养粤剧人才的,位于青云巷一带的八和会馆旁边的粤剧养成所,是其爱去的地方,据说曾经当过那里的老师,但不是聘任式的,只是常去客串。当年的粤剧教师在八和会馆领取薪水,月薪几十元白银,这个待遇在当时是相当高的。教师的地位也很受尊重,因为当时聘请的教师都是全行公认的有经验的老行尊,培养出的高徒也是很有名气的。可惜记者去寻找时,已找不到任何印记了。今日的“八和会馆”是抗战胜利后,美国三藩市、新加坡等地艺人捐款1万多美元,在恩宁路新买的。但此时,桂名扬已经身在香港了。

#3$$#%%%%%%%6$

乐善戏院

www.18art.com

桂名扬广州行迹
桂名扬广州行迹
《走向共和》,其中描写广州的场景较多,甚至可以从中恍惚看到桂名扬的影子光绪三十三年,两广总督岑春煊拆毁在今长寿路的长寿寺,改辟商场,由学务公所主持变卖,充办学经费。为繁荣该地,又招商建筑戏院,定名为乐善戏院,于翌年建成。该院舞台比较宽阔,座位有对号,并分优等、后座、两廊。桂名扬当年曾在此演出《赵子龙》。与乐善戏院同时建成的南关戏院(今北京南路南关电影院址),有900多座位,是较大规模的戏院。桂名扬的朋友薛觉先组成“天外天班”时,即在这里演出。旧时戏台,隐入楼市间。 #$$$$$$$$$$$$$$$$$$$$$$$$%

广舞台 #3$$#%%%%%%%6$

广舞台也是桂名扬大显身手的粤剧表演地。80年前,面临珠江的东濠口(今东堤铁桥一带)成为广州的“销金窝”,酒楼,茶室、妓院林立,由湛姓豪绅所建的有1000多个座位的东关戏院即在此地。光绪34年,由华侨商人李世桂等集资,模仿上海天蟾大舞台建设广舞台戏院。该院富丽堂皇,有2000多个座位,1913年建成开幕时,《民生日报》报道,该院由“警世钟新剧社”作开幕演出,一时十分兴旺。可惜开业次年即毁于火灾。走在今天的东堤广舞台二马路上,遥想桂名扬当年的英姿,有物是人非之感。 www.18art.com

广州仅存的一张桂名扬演出照(燕太子丹)
广州仅存的一张桂名扬演出照(燕太子丹)
“桂派”失传考 www.18art.com

从武打到说唱。“小武’’是真功夫,早期的名演员都具有单脚、筋斗、踩跷、运眼、甩发、髯口等方面的绝招。而武打又以“南派武功”为基础,包括刚劲有力的靶子、手桥、少林拳以及高难度椅子功和高台功。在台上,男常“小跳”,女多“拗腰”,这些活儿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所以练武的身体都不错。看到桂名扬的师弟梁细兴八十有五依然神清气朗,除了新社会带给他的新生活外,良好的体魄底子是少不了的,老人说:多活动活动,可以抗击非典啊。

#$$$$$$$$$$$$$$$$$$$$$$$$%

翻看粤剧故史,早期的演员,你一入行,你就非但要适应这行业,还要很专注,否则便会被人打骂,再者是没有人请你做戏,为了生计你便要捱下去。所谓揾食比较艰难,没基本功便没饭吃,逼得人要拼命。凡是走出台前,你下过多少苦功锻炼,走上几步,观众便会知道你是否有练好基本功夫,练了多久,比较以前有多大的进步,大家也会看到的,这是骗不了人的。

#$$$$$$$$$$$$$$$$$$$$$$$$%

可如今的粤剧,武打已经渐渐失去市场,这与现代电影电视、西洋歌剧等多方面的影响有关,一个跟头翻半天,现在也没人有那么多闲工夫看;加上现代特技的大量运用,演员再也不用那么好的基本功,也可以上天入地,谁还愿意那么起早贪黑地练把式呢?只要有天生的好嗓子,能说能唱,配合精心策划的宣传计划,包管一月之间红遍全城。

#$$$$$$$$$$$$$$$$$$$$$$$$%

粤剧从武打到说唱的转变是有例可证的。前段时间看张国荣的纪念节目,其中有他出席《任剑辉逝世十周年》录影现场的片段,他与汪明荃即场合唱任剑辉的名曲《帝女花之香夭》,让我知道任剑辉原来也是桂派的传人之一,曾博得“女桂名扬”的美名,可自电影大行其道后,任剑辉也开始重唱轻武了。再者,现在属于功利主义社会,人们找个饭碗很容易,辛苦学戏已被很多人视为畏途,以至于武打绝招渐渐地失传了,这也是桂派传人不多的原因之一吧。 www.18art.com

从农村到城市 #3$$#%%%%%%%6$

桂名扬当时戏班在海外演出的广告。
当时戏班在海外演出的广告。
农民爱热闹,喜欢打来打去;城里人讲风雅,喜欢唱。粤剧这一起源于民间的艺术,跑到城里之后,要多挣城里人的钱,学会适应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

#3$$#%%%%%%%6$

光绪十五年(1889),八和会馆在广州成立。本地班在这时又吸收了二簧声腔,能以梆子、二簧腔为主,演出江湖十八本、大排场十八本等众多剧目。表演角色分为武生正生小生小武总生公角正旦花旦、净、丑十大行当,这时候的武打技艺是由少林武功演化而成的南派武功。演出独创的《六国大封相》时,登场百余人,花团锦簇,土音啁杂,与其他剧种迥异。 www.18art.com

清末民初,广州和港澳等地陆续修建戏院,新称粤剧的本地班逐渐由农村的土舞台转到城市戏院演出,此后出现流动于大中城市之间的省港大班。为了适应城市观众和剧场演出的需要,出现了以编撰剧本为业的开戏师爷,他们新编的剧目多为华丽奇巧的生旦戏。 #3$$#%%%%%%%6$

这时候,演出于粤西地区的下四府班,仍擅长表演武生、小武担纲的正本戏,保持着粗犷质朴的艺术特色。光绪年间,陆续离乡过埠的州府班,这时更多地在海外一些地区演出,桂名扬艺术基础的形成,便在此时节。成名后,他也多在海外演出,不是他不愿回乡登台,而是家乡的观众欣赏口味已发生了些微的变化。 #3$$#%%%%%%%6$

与其变己悦人,何如自己选择观众?可见桂名扬的风光,更多留在了港澳和海外,如今的广州伶人,不知道他也应该情有可缘吧。

#3$$#%%%%%%%6$

日月星班

#$$$$$$$$$$$$$$$$$$$$$$$$%

1930年桂名扬从美洲回来,和廖侠怀,曾三多、陈锦棠组成“日月星班”,一登台便得到广大观众赞赏。这时,他以擅演《火烧阿房宫》、《冰山火线》、《皇姑嫁何人》等剧著称,特别是《火烧阿房宫》,连台演出,成为当时“日月星”的名剧,这出戏具有比较丰富的内容,演员搭配适当。桂名扬饰太子丹。曾三多饰秦始皇,廖侠怀饰荆轲,陈锦棠饰樊于期,他们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这出戏具有爱国主义思想,是一个比较优秀的传统剧目。

#$$$$$$$$$$$$$$$$$$$$$$$$%

后因桂名扬赴美国另谋发展,剧团解散。1942年,曾三多、卢海天、谭秀珍自香港返穗,联合车秀英、胡铁铮、王中王,重新打出“日月星”的牌子,一直演至1951年,由于卢海天远赴美国而解散。后又有人组建,直到现在香港粤剧界仍有“日月星”的牌子。

www.18art.com

个人家庭

桂名扬有个女儿,名叫刘美卿,曾是广东粤剧团的主要演员,现在应已退休。前几年,在南方剧院上演的“群星拱照贺国庆迎回归粤剧晚会”上,有人曾见过刘美卿演《斩经堂》等经典名剧。桂名扬的女儿为何姓刘?桂名扬的师弟梁细兴说,记得大师兄从美国带回的妻子似乎叫欧楚娇,曾带着个十多岁的小女孩,说是桂名扬的女儿,住在广州的河南,不知在不在广州了。 #3$$#%%%%%%%6$

相关条目

卫仲乐 刘明源 罗家宝 陈笑风 罗品超 林家声 徐柳仙
王沂甫 马师曾 谭兰卿 薛觉先 楚岫云 郎筠玉 李敏华
彭修文 胡天泉 谢雪心 黎骏声 李丹红 苏春梅 潘楚华
陆春龄 曹秀琴 桂名扬 呂玉郎 邓碧云 何华栈 龙贯天
林锦屏 梁淑卿 何非凡 白驹荣 麦玉清 严佩贞 陈玲玉
www.18art.com

参考资料

(1)http://www.gzlib.gov.cn/shequ_info/ndgz/NDGZDetail.do?id=47507 #$$$$$$$$$$$$$$$$$$$$$$$$%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柳青    下一篇 梁冠南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