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书法篆刻   
[245] 评论[0] 编辑

《书品》

(图)《书品》
《书品》
《书品》,书法品评著作。南朝庾肩吾著。一卷。论汉至齐梁能真草书者一百二十八人(中有唐代魏徵,盖为后人加入者)分上、中,下三等九品,各附短论,品评各家艺术成就。传世有《法书要录》本、秘籍本、汲古阁本、续百川学海本《砚北偶钞》本等。

#3$$#%%%%%%%6$

序文节录

元静先生曰:予遍求邃古,逖访厥初,书名起于“玄”、洛字势发于仓史。故遗结绳,取诸文、象诸形、会诸人事,未有广此缄滕,深兹文契。

#3$$#%%%%%%%6$

《书品》(图)钟繇
钟繇
#$$$$$$$$$$$$$$$$$$$$$$$$%

是以一画加“大”,天尊可知;二“方”增“土”,地卑可审。日以君道则字势圆,月以臣辅则文体缺。及其转注、假借之流,指事、会意之类,莫不状范毫端,形呈字表。开篇玩古,则千载共明;削简传今,则万里对面。记善则恶自削,书贤则过必改……且具录前训,今不复兼论,惟草正疏通,专行于世。其或继之者,虽百代可知。寻隶体发源秦时,隶人下邳程邈所作,始皇见而奇之。以奏事繁多,篆字难制,遂作此法,故曰隶书,今时正书是也。草势起于汉时,解散隶法,用以赴急,本因草创之义,故曰草书。建初中,京兆杜操始以善草知名,今之草书是也。余自少迄长,留心兹艺,敏手谢于临池,锐意同于削板。而蕺山之扇,竟未增钱;凌云之台,无因诫子。求诸故迹,或有浅深,辄删善草隶者一百二十八人,伯英以称圣居首,法高以追骏处末。推能相越,小例而九,引类相附,大等而三,复为略论,总名《书品》。

#3$$#%%%%%%%6$

主要观点

庾肩吾《书品》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上之上”首列张芝钟繇王羲之三人,云:“若探妙测深,尽形得势,烟华落纸将动,风采带字欲飞,疑神化之所为,非世人之所学,惟张有道、钟元常、王右军其人也。”这与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完全按时代先后排列历代书家不同,也不同于袁昂《古今书评》先录二王,不评钟繇,仅于末尾说“张芝经奇,钟繇特绝,逸少鼎能”云云,而与《梁武帝书评》完全一致。当然,由于《梁武帝书评》是否真出于萧衍之手历来皆有异词,与萧氏《观钟繇书法十二意》相比较而说明之。在此文中萧衍最推崇的书家实亦钟、张、王三人而已,仍与《书评》合。庾肩吾同萧衍一样,在钟、王、张三人中,又最推崇钟繇。上引萧氏《观钟繇书法十二意》云:“逸少至学钟书,势巧形密;及其独运,意疏字缓。”“学元常者如画龙”云云,已可见出此点。又梁武帝论萧子云书法云:“笔力劲骏,心手相应,巧逾杜度,美过崔,当与元常,并驱争光。”

#$$$$$$$$$$$$$$$$$$$$$$$$%

《书品》(图)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

www.18art.com

也可以说明钟繇书法在他心中地位之高。故《梁武帝书评》首先论列钟繇。同样,庾肩吾《书品》亦首列张芝、钟繇、王羲之,将此三人置于“上之上”品。但是这种张、钟、王的排序,并不代表庾氏对张、钟、王三人书艺高下的断定,更多的只表明此三人生活的时代顺序。真正代表了庾氏对张、钟、王三人高下的品评之语,应是随后的“论曰”: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庾氏在此虽未明确标示出张、钟、王三人的高下,但其所谓“天然第一”、“工夫第一”的评语,实乃高下之论。因为“天然”即“自然”,乃魏晋南北朝文艺评论中的最高范畴。庾肩吾以钟繇“天然第一”,王羲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张芝“工夫第一”。这就说明在他心目中,张、钟、王的艺术地位应是钟第一,王次之,张再次。

www.18art.com

庾肩吾《书品》只论草隶(正)二体,这与梁武帝萧衍重草隶二体有关。庾氏《书品序》云篆籀古文、科斗壁书,“具录前训,今不得兼论,惟草、正疏通,专行于世”,故“删善草隶者一百二十三人……推能相越,小例而九;引类相附,大等而三。复为略论,总名《书品》”。庾氏为什么专门只选草隶书家加以品评呢?这既与当时“草、正疏通,专行于世”的时尚有关,也与庾氏自己善草隶有关。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这就是萧衍本人善草隶,其《与陶隐居论书启》中亦多论草隶书。萧衍自己作有《草书状》张怀《书断》以其草书入“能品”。他最推崇的钟繇以隶书著称,他引为同调的陶弘景也“工草隶”。《书品》观点既多沿袭萧氏,讨论书体时就不能不只取草隶二体。庾肩吾的《书品》是有意袭用梁武帝的观点而演之,则其书只能作于萧衍书论之后。梁武帝《又答陶隐居书》云:吾少来乃至不画甲子,无论于篇纸,老而言之,亦复何谓?正足见嗤于当今,贻笑于后代。

www.18art.com

成书始末

“袁评”作于普通四年(524),首列“二王”(羲之、献之),对钟繇未加任何评论,只在书的末尾有“钟繇特绝”四字,可断言,“袁评”当初可能难赋“圣意”。袁昂在“启”中一再称不敢“谬量江海”,很有些诚惶诚恐,恐怕不能全看做是他在艺术品鉴上的谦词。《书品》如果作于“袁评”之前,袁氏尽可援引为据。而由袁昂书评的内容和其诚惶诚恐的态度来看,又可以推断庾肩吾断不会在普通四年之前贸然去作《书品》。因为此时梁武帝萧衍本人的许多书论尚未形成或流传,一般人弄不好会有违“圣意”,吃力不讨好。从庾肩吾《书品》与萧衍书论的观点相同来判断,庾氏没有冒险这样做。《书品》肯定作于普通四年(524)以后(其中含普通年号的年代数年,即公元525年—528年,大通年号和中大通年号的年份六年即公元529年—534年,大同年号的年份两年即公元535年—536年)的十二年间。前已论及庾肩吾《书品》的观点完全同于萧衍,说明庾书应为迎合萧氏而作,而根据《梁书·简文帝纪》、《庾肩吾传》以及清人倪的《庾子山年谱》,庾肩吾在普通四年以后的十二年间创作《书品》的时间,应该在中大通三年(531)。因为这一年发生了庾氏最为亲近的萧纲(即梁简文帝)立为皇太子的事。庾肩吾作为萧纲身边的亲信,他著书取悦梁武帝,或许是为了加强梁武帝对萧纲的良好印象。倪《庾子山年谱》“普通四年”条下取《南史》《梁书》庾肩吾本传史料云:是年。简文帝以晋安王为雍州刺史。信父肩吾,为晋安王常侍。王每徙镇,肩吾常随。府在雍州。被命为刘孝威等十人,抄撰众籍,丰其果馔,号高斋学士。可见,庾肩吾颇得萧纲亲信。清人严可均所辑的《全梁文》中庾肩吾给太子萧纲的“启”达数十篇。

#3$$#%%%%%%%6$

《书品》(图)书法品评
书法品评

#$$$$$$$$$$$$$$$$$$$$$$$$%

内容涉及柴米油盐及诗文书画等广泛领域,可见两人关系的亲密。故中大通三年(531)梁昭明太子萧统卒,萧纲立为太子后,庾肩吾立即升任“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资治通鉴·梁纪十一》“武帝中大通三年(531)”载:初,昭明太子葬母丁贵嫔(胡三省注:普通七年丁贵嫔卒)。遣人求墓地之吉者。或赂宦者俞三副求卖地,云若得钱三百万,以百万与之。三副密启上,言“太子所得地不如今地于上为吉”。上年老多忌,即命市之。葬毕,有道士云:“此地不利长子,若厌之,或可申延。”乃为蜡鹅及诸物埋于墓侧长子位。宫监鲍邈之、魏雅初皆有宠于太子,邈之晚见疏于雅,乃密启上云:“雅为太子厌祷。”上遣检掘,果得鹅物,大惊,将穷其事,徐勉固谏而止。但诛道士。由是太子终身惭愤,不能自明。及卒,上征其长子南徐州刺史华容公欢至建康,欲立以为嗣,衔其前事,犹豫久之,卒不立,庚寅,遣还镇。封建社会皇子间为争夺最高继承权往往存在激烈斗争,有时甚至兵戎相见,如唐太宗“玄武门之变”即是显例。以此,萧纲对长兄萧统与其父萧衍的关系不能不极为关注。

#$$$$$$$$$$$$$$$$$$$$$$$$%

又,封建王朝诸王子与其亲信臣仆之间往往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彼此是唇齿相依,荣辱与共的关系,臣仆为了自己的利益,总是千方百计地为主人献计出力。庾肩吾也不应例外。但他只是一名文士,所能做的就是迎合萧衍的口味编书撰集、吟诗作赋,使他的主子——萧纲获得纳才任贤、与高尚之士为友的美誉,增强在可能出现的太子之位争夺战中的竞争力。今本庾肩吾、庾信集中有许多《奉和同泰寺浮屠》一类作品,即可说明此点。庾肩吾《书品》评书品人的标准、立场几全与萧衍相同,应与此有关。而根据萧衍与陶弘景的交往及昭明太子生平来看,庾氏最有可能写作《书品》的时间,是在梁中大通三年(531),萧统已卒,而萧衍对是否立萧统长子萧欢为嗣“犹豫久之”的时候,因为书作得太早意义不大,太迟则于事无补。只有在关键时刻使梁武帝萧衍想到萧统一系对自己有所不忠,而萧纲的身边人却和自己同心同德,《书品》之作才最有意义。显然,长期追随萧纲的庾肩吾不会不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书品》最有可能作于梁中大通三年四月萧统卒至五月萧纲立为太子,这两个月之间。以庾肩吾的艺术素养和才能,他在短期内完成《书品》是完全有可能的。 #$$$$$$$$$$$$$$$$$$$$$$$$%

《诗品》影响

文学音乐绘画、书法等在基本的创作原理上也是一致的,诚如王夫之说:“明于乐者,可以论诗”,诗和乐“二者一以心之元声为至”(《诗译序》)。苏轼所谓“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张彦远说:“书画异名而同体”。中国古代诗论和书论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互通,很多文学理论批评的方法、体系、术语、概念、范畴被艺术理论批评所扬弃运用。钟嵘《诗品》对庾肩吾《书品》之影响正是如此。钟嵘《诗品》,历来被誉为千古论诗之祖。沈德潜云:“诗家品炙,始于钟嵘。”(《剑溪说诗》卷首)章学诚也指出,《诗品》乃“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史通义》内篇卷五《诗话》)作为体大义深的诗论集成,其在以下五大方面对《书品》产生了重大影响。

#$$$$$$$$$$$$$$$$$$$$$$$$%

《书品》(图)诗品
诗品

#$$$$$$$$$$$$$$$$$$$$$$$$%

第一,品评人数:《诗品》一共品评了多少诗人?按钟嵘自己的说法是:“百二十人。”《诗品序》云:“嵘今所录,止乎五言。虽然网罗古今,词文殆集。轻欲辨彰清浊,掎摭病利,凡百二十人。”但钟嵘所言“百二十人”,并不是确切的数字,而是约而言之。由于钟嵘自己没有说明具体品评了多少诗人,致使后世在《诗品》所评的诗人数目上存在分歧。庾肩吾《书品》共品评了多少书家呢?庾在序言中说:“求诸故迹,或有浅深,辄删善草隶者一百二十八人,伯英以称圣居首,法高以追骏处末。”然根据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书品》实际品评书家:上品十七人、中品四十八人、下品五十八人,计一百二十三人。

#3$$#%%%%%%%6$

第二,创作动机:庾肩吾在《书品》前言中写道:“余自少迄长,留心兹艺,敏手谢于临池,锐意同于削板。而蕺山之善,竟未增钱;凌云之台,无因诫子。求诸故迹,或有浅深。辄删善草隶者一百二十八人,伯英以称圣居首,法高以追骏处末。推能相越,小例而九,引类相附,大等而三,复为略论,总名《书品》。”由此看来,庾肩吾曾在书法创作上曾遭挫折,后经长期临习,不能进取,更难如意,于是转而研究前人作品。当发现前代书家中也有三六九等、水平不一的现象时,便分别编类,确立标准,立意专著,置名《书品》。这就是作者著书立说的用意和动机“傥后之学者,更随点曝云尔”。

www.18art.com

第三,品第高下:《诗品》的批评方法,最基本也是最明显的就是品第高下,《诗品序》指出:“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均博弈。”《诗品》率先以此方法运用至诗论之中,将汉魏至齐梁123位诗人分等列品,以诗人成就的高低,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古诗算一个。“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庾肩吾《书品》自序有言“推能相越,小例而九,引类相附,大等而三。复为略论,总名《书品》”。《书品》中对书家的品类是这样:上之上:张芝钟繇王羲之;上之中崔瑗等五人;上之下:索靖等九人。上品计十七人。中之上:张超等十五人;中之中:魏武帝等十五人;中之下:罗晖等十八人。中品计四十八人。下之上:姜诩等二十人;下之中杨经等十五人;下之下:卫宣等二十三人。下品计五十八人。上中下三品九小品计一百二十三人。《书品》在评论当中,借鉴“九品中正制”首次引入九品论书,自成完整体系。当受前辈钟嵘《诗品》之三品论诗之启发。 #$$$$$$$$$$$$$$$$$$$$$$$$%

(图)《书品》
《书品》
第四,“尚自然”的品评标准:《诗品》作为一部具有战斗性的理论著作,其批判的对象,简言之,就是自南齐永明年间到天监年间所形成和流行的诗风即永明体。在书法方面,东晋末年出现了“二王称英”的局面,以“二王妙迹”为旨归,是南朝的流风。齐高帝说张融书“有骨力”而“无二王法”,二王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妍”。王羲之的书法比起“钟张”已经“妍媚”,而王献之的“媚趣”更胜过王羲之,二王之间也有“质妍之殊”。正如陶弘景所言:“比世皆高尚子敬,子敬、元常继以齐名。贵斯式略,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宗尚王献之流媚书风是当时风尚,庾肩吾《书品》首次提出“自然”与“工夫”的范畴,并且更加推重自然之趣。《书品》“上之上品”论张芝、钟繇、王羲之曰:“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功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庾肩吾推重的“天然第一”的钟繇书法,有自然、古雅之趣。在文学艺术观念上《诗品》、《书品》同举尚古主义旗帜,推举“自然”之趣,批评过度的工夫与人工雕琢,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

第五,题材和文辞:《诗品序》云:“夫四言,文约义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与流俗……嵘今所录,止乎五言。”自建安以下,五言诗已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诗体。《书品序》云“求诸故迹,或有浅深,辄删善草隶者一百二十八人。”自汉晋以后草隶(正)书体至为流行。钟嵘取五言诗,庾肩吾取“草隶”体,皆选当时流行诗体、书体之一类而非包括全部。若再深入到文句的比较,则更见影响的痕迹。《诗品》评曹植:“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书品》评“上之上”张芝、钟繇、王羲之三人之书时则有:“若孔门以书,三子入室矣。”;《诗品》评王粲:“在曹、刘间,别构一体。”《书品》在评“上之下”阮研之书时也有相似文句:“阮研居今观古,尽窥众妙之门,虽复师王祖钟,终成别构一体。”;《诗品》评陆云石崇曹摅何劭:“清河之方平原,殆如陈思之匹白马。”《书品》在评“上之下”的钟会时有很相似的文句结构:“士季之范元常,犹子敬之禀逸少。”《诗品》评沉约:“允为中品之第矣。”“允为”一词则更为《书品》泛用于九品各总评之末。从上所举数例,可见钟嵘《诗品》从审美趣味、品评方法、组织体例等诸方面,对庾肩吾《书品》均产生了不少影响。这也是诗论和书论相互影响、借鉴和渗透的很好的明证。 www.18art.com

作者简介

庾肩吾,南朝梁文学家。字子慎,一作慎之。原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八岁能赋诗。初为晋安王萧纲国常侍,历任云麾参军、兼记室参军。王好文学,为太子,开文德省,招纳文士,与刘孝威江伯摇孔敬通申子悦、徐昉、徐摛王囿孔铄鲍至等十人同被赏接,又受命抄撰众籍,丰其果馔,号为“高斋学士”。

www.18art.com

(图)《书品》
《书品》
#3$$#%%%%%%%6$

萧纲即帝位(简文帝),任度支尚书。侯景至建康,矫诏遣肩吾使江州招降萧大心,他乘机逃至会稽,间道奔江陵投萧绎,任江州刺史,领义阳太守,封武康县侯。卒赠散骑常侍、中书令。工诗赋。诗与徐摛齐名,早期多为奉和应制、侍宴、谢启一类酬应之作,风格靡丽,为“宫体诗”创始人之一。但某些诗句如“路高村反出,林长鸟更稀。寒云间石起,秋叶下山飞”(《游甑山》),“泉飞疑度雨,云积似重楼”(《寻周处士弘让》)等,写景较生动。诗歌形式上讲求对仗,注重声律,对后来律诗的形成有所贡献。 #3$$#%%%%%%%6$

胡应麟《诗薮》称其“风神秀相,洞合唐规”,王夫之《古诗品选》推为“近体之宗祊”。晚年经乱,诗风有所转变,如《乱后行经吴邮亭》等诗,抒发对时代动乱的感慨,情辞慷慨,笔力较为雄健。又善书法,著有《书品》传世,叙述书法源流演变,评论历代书法家之特色,颇受后人重视。《隋书·经籍志》载其有集十卷,但唐李贺已经感叹不得见其遗文(《还自会稽歌序》)。明张溥辑有《庾度支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 #$$$$$$$$$$$$$$$$$$$$$$$$%

相关词条

庾肩吾 《诗品》 书法 萧衍
王献之 王羲之 南朝 张溥
张芝 萧纲 钟繇 曹操
#3$$#%%%%%%%6$

  #$$$$$$$$$$$$$$$$$$$$$$$$%

参考资料

[1] 下沙书画网 http://www.xsshuhua.com/mingjiajingdian_show.asp?newsid=361

www.18art.com

[2] 中国高等书法教育网 http://www.gdsf.org/xue-shu/shu-xue-yan-jiu/shu-xue-22.htm #$$$$$$$$$$$$$$$$$$$$$$$$%

附件列表


245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书后品》    下一篇 《书圣》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