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汉中端公戏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7-07 11:17 最新历史版本 4450 6 0
  返回词条

汉中端公戏

陕西汉中地区的端公戏,是一种源于古代祀神仪式的地方小戏,其音乐、表演等方面富有特色。陕南汉中端公戏完全保留了远古人的时尚,是较为原始的傩文化的形式。
(图)汉中宁强端公戏汉中宁强端公戏
简介

端公戏的产生与陕南地区的风土民情密切相关。汉水流域,南接巴蜀,东连楚土,风俗毕近,文化一体,巫觋之风颇盛。《汉书》、《宋书》、“地理志”都有“汉中之人,不甚趋利……好祀鬼神,尤多忌怨,崇奉道教,犹有张鲁之风”的记载。端公负有神圣差遣、驱魔逐鬼的职责。 

(图)端公祭祀仪式端公祭祀仪式


 

概况

端公戏在清代以后才正式形成,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的祭祀舞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傩由最初的傩舞,到后来兼有歌、舞的驱傩仪式,最后终于演变为傩戏,并分化成各地不同的傩戏种类,汉中地区端公戏就是其中的一种。
汉中地区端公戏的音乐包括唱腔音乐和器乐。其艺术特色表现在结构、旋律、音阶、调式、演唱形式、润腔及唱词等方面。通过分析、考证,发现端公戏的唱腔中隐含着异地音乐元素,是各地音乐随移民流入汉中的表现。祈祷平安的宗教仪式,是人们在特定季节、特殊环境驱疫逐鬼的祭仪。端公戏体现出的傩文化同中国其它各地的傩文化一样,信奉的是系列傩神。

(图)端公戏演员端公戏演员
特色

汉中地区端公戏的文化形态特征反映在它与宗教和民俗的关系中。首先,它与宗教密不可分,其文化背景、表演程序、道具等都与宗教有关系。其次,它也与民俗息息相关,各种时令风俗、婚丧习俗、生产劳动习俗都为端公戏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汉中跳端公俗称跳坛、耍坛、庆坛,大凡灾年祈福,丰年庆瑞,病求神佑,久旱求雨等都要有“耍坛”出现。跳端公的形式,是一端公掌坛师为中心人物的坛班,应事主之请并据事主要求而做的“傩坛法事”。通常有设坛、清水、洒净、祭灶、立楼、扎寨、迎师、请圣、派兵布阵、翻猖破庙等议程,先是营造一个鬼神的世界,再以焚香、申表、打卦、制符、发咒造出神秘氛围,铺之锣鼓音乐沟通人神关系,继而完成事主愿望,与神鬼达成协议,达到祛病祛灾,祈福求祥的目的。

  跳端公的法器是维系端公传承的重要凭证,其代代相传而产生的结果是较好地保留了原生态的傩文化。陕南端公在艺成出师时。要摆坛谢师,师傅要传法器、授师牌。所传法器有:神榜、师牌、令、法印、法铃、脚卦、号角、师刀、令旗、令箭、法衣、法裙、五佛冠、面具、坛神等等。

(图)端公戏表演演员端公戏表演演员
种类

端公戏有剧本200多个,现保存剧目120个。它的特点是:小戏多,喜剧多,表现下层人民生活的戏多,戏剧情节简单,矛盾纽结单一。在汉中南郑、西乡、留坝等县,先后有白家班、黄家班、聂家班、袁家班、龙家班等。其班主多为端公佬,人员一般在十人以上。演出的剧目有《郭爱拜寿》《闹东京》、《刘海砍樵》、《害岳父》、《赶年》、《花田错》、《卖猪》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编端公现代剧,如《巧遇》、《闲不住》、《讨债》、《好媳妇》、《赶工》、《争上阵》等
  其中本戏《吹鼓手招亲》、《戏班子断案》等,以唱端公调和筒子调为主,并融进了陕南民歌调、山歌调,歌舞并重。《戏班子断案》1979年参加了陕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均受到戏曲界的好评。

(图)端公戏民间艺人端公戏民间艺人
意义

汉中端公戏源远流长,汉中地区端公戏是一种承载了诸多信息的艺术样式,内含民俗文化、民间信仰、民间歌舞、民间戏曲、民间艺术的多样性,它既携带着古老傩文化的基因,又体现出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它既与宗教祭祀活动关系密切,又与民俗活动息息相关,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图)端公戏剧照端公戏剧照
参考资料

  中国区县联盟  http://hantai.678114.com/Html/News/wenhua/2008072910643FDB.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