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愈
任继愈 |
www.18art.com
一、颠簸的求学路 www.18art.com
1916年4月15日,任继愈生于山东省平原县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族。少小离家,进入北平大学附属高中读书,并于18岁时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师从汤用彤、熊十力、贺麟、钱穆诸教授。“七七事变”后,北大南迁,任继愈随校辗转至湖南衡山脚下的北大文学院,半年后又迁往设立在云南蒙自县的西南联合大学。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湘黔滇旅行团”,300学子耗时两月,一路风餐露宿,行程达1300多公里。任继愈后来写道“这次旅行,使我有机会看到中国农村的贫困和败落。”。 #$$$$$$$$$$$$$$$$$$$$$$$$%
二、毛泽东让他研究宗教
www.18art.com
1934年的任继愈 |
根据毛泽东的批示,任继愈于1964年受命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此后担任该所所长达20余年。文革期间,国家和个人都在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任继愈也不能幸免。他于1970年去了河南信阳的干校,由于劳累过度和所处环境光线太暗,一只眼睛患了严重的眼疾……
www.18art.com
回京之后,世界宗教研究所恢复建制,任继愈重新拾掇起老本行。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思想界都公认中国无宗教时,任继愈挺身而出,试图驳倒这一观点。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不然不可能维系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和民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重新提出了“儒教即宗教”的观点,并在他主持的世界宗教研究所专门成立了一个儒教室。他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不然不可能维系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国家和民族。”中国的儒教就是宗教,而教主就是孔子。为了从各个方面论证这一观点,从1980年的《从儒家到儒教》、1982年的《中国哲学与中国宗教》、《儒教的特点及其发展阶段》、《儒家个性与宗教共性》、《儒教是人伦日用的神学》,到1984年的《佛教向儒教靠拢》、1986年的《重视儒教的研究》,再到1988年的《具有中国民族形式的宗教——儒教》等学术专著,任继愈撰写出一篇篇重要文论自圆其说,学界则公认其思想观点打破了“五四”以来“中国无宗教”这一流行观点,触及到了中国古代文化基本面貌的根本问题,渐渐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
#$$$$$$$$$$$$$$$$$$$$$$$$%
1951年与女儿任远周岁时合影(右为夫人冯钟芸) |
他穷其一生研究个体和群体。他喜欢使用“群体认识论”这个词语。他说:“离开群体,个人在历史的大趋势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他喜欢斯宾诺莎的一句话:“为真理而死不容易,为真理而活着就更难!”认为:“有效的生命方能使人幸福。”
#3$$#%%%%%%%6$
www.18art.com
在写作、授课同时,任继愈以年迈之身辛勤致力于“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古籍资料整理工作。1987年起,他出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坐拥书城,传播知识和文明——他视之为一位严肃知识分子的最高使命。孔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任继愈曾请人刻了一枚图章,他刻的是“不敢从心所逾”。这是他的一个原则,他说,“我只说自己懂了的话,吃不透的话,不要跟着乱嚷嚷,不要跟着瞎说,免得自己后悔。”
#$$$$$$$$$$$$$$$$$$$$$$$$%
由他任主编的107册的《中华大藏经》,历经十余年才陆续出齐。任继愈认为,图书不同古董,不是花瓶,而是供人阅读的,现在有些书躺在图书馆里,不整理就不能发挥实际作用。像《中华大藏经》的底本《赵城金藏》,本来深藏在图书馆里,保存得很好,读者看不到,现在把它整理出来,大家就能用了。 #$$$$$$$$$$$$$$$$$$$$$$$$%
古籍整理是一件与名利无关的事,先生多年来孜孜以求,专注于这一项“造福后人”的事业,却每每感叹于事业后继乏人。
任继愈 |
#$$$$$$$$$$$$$$$$$$$$$$$$%
1916年4月15日出生,山东省平原县人。 www.18art.com
1934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
#3$$#%%%%%%%6$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师生奉当时教育部之命南迁到长沙。此时正值暑假,就读于北大哲学系马上要升入四年级的任继愈,在家乡山东平原县从报纸上看到学校师生到长沙报到的消息,直接赶赴长沙。三校合并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半年后,因南京失守,又奉命迁云南昆明。
www.18art.com
1938年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毕业。随后,任继愈考入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师从汤用彤、贺麟先生。
#$$$$$$$$$$$$$$$$$$$$$$$$%
1942年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北大文科研究所研究生毕业,留北京大学任教。开始了22年的教学生涯。
1956年晋升为教授。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3$$#%%%%%%%6$
1959年10月13日,毛泽东找任继愈谈话,询问有关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研究的情况。毛泽东表示,北大应加强宗教研究。
1961年,他主编出版了四卷本《中国哲学史》,这本教科书中的经典,至今已经再版十余次,中国各大学大多采用了这部教材。
#$$$$$$$$$$$$$$$$$$$$$$$$%
1964年,任继愈受命组建我国第一所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属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1978年属中国社会科学院)。 #$$$$$$$$$$$$$$$$$$$$$$$$%
任继愈 |
文化大革命爆发。他被送到了河南信阳的“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患下了眼疾。 #3$$#%%%%%%%6$
“文革”结束后,任继愈从河南信阳干校带着眼疾回到北京,世界宗教研究所逐渐恢复原有的建制。任继愈在宗教研究所一呆便是20余年。 www.18art.com
1985年起,任北京图书馆馆长,兼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社科基金宗教组召集人,中国无神论学会理事长、学术界的代表,王羲之艺术研究院学术顾问,当选为第四、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
1987年,任先生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调任当时称为“北京图书馆”的国家图书馆馆长。 #$$$$$$$$$$$$$$$$$$$$$$$$%
2005年,任继愈先生卸任国家图书馆馆长,改任名誉馆长。
曾多次在国外讲学并进行学术访问。
#$$$$$$$$$$$$$$$$$$$$$$$$%
三个斋名
#$$$$$$$$$$$$$$$$$$$$$$$$%
1935年秋在颐和园乐安堂前
对于年逾九旬的著名学者任继愈来说,他所使用过的书斋,既是半个多世纪国事变化的映照,也是其刻苦治学、潜心探索的历程记录。
#$$$$$$$$$$$$$$$$$$$$$$$$%
抗日战争期间,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的任继愈,随学校迁往云南昆明,完成学业后留校任教。于是,在市区翠湖边一条小巷里,面对西山的三层小楼上,有了一间斗室作为生活、治学的书斋。那里原为陈寅恪先生所住,因陈先生远赴英国讲学,校方就安排任继愈搬了进来,而且一住就是七八年。房间不大,且比较简陋,但在当时情况下,任继愈感到很满足了。他曾有过这样的描述:西山的朝晖夕阴,岫云出没,读书倦了,抬头看看远山,顿觉心情开阔许多。那时生活穷,物价涨,“躲进小楼成一统”,倒也读了不少书。埋头读书,自号书室为“潜斋”。在此,他写下“潜斋笔记”多卷,记录了自己学习、思考的成果。 #$$$$$$$$$$$$$$$$$$$$$$$$%
解放后,任继愈住在北京大学中关园。当时,政治清明,环境宽松,他在自己的一间书斋里,收藏古籍,专心研究。但,也许是感觉与时代风尚不太吻合吧,他没有给书斋起名字。及至“文革”浩劫,知识分子不遑宁处,他更无布置书斋的雅趣了。此后,忆起那段动乱岁月,任继愈不无苦涩地说,那时候无所谓书斋,因为通信地址是北大中关园宿舍,如今,取其谐音可称“中关虚舍”,因为有一半的时光虚度了。 www.18art.com
1977年,国家拨乱反正,离开中关园搬到市中心区的任继愈,有了条件很不错的书斋,研究、教学也硕果累累,但因年事已高,目疾日重,遵医嘱,适量工作,以治疗保护为主,他又将书斋改名为“眼科病房”了。
#$$$$$$$$$$$$$$$$$$$$$$$$%
任继愈 |
一、中国哲学史 www.18art.com
任继愈先生把总结中国古代精神遗产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和使命,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在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他最初相信儒家。解放以后,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用马克思主义总结中国古代哲学的工作中,他是做得最好的一位。由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是大学哲学系的基本教材。四十年来,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哲学工作者。七十年代后期,他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七卷本,已出四卷)。 #$$$$$$$$$$$$$$$$$$$$$$$$%
二、佛教哲学思想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他把对佛教哲学思想的研究作为研究中国哲学的组成部分。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他连续发表了几篇研究佛教哲学的文章,受到毛泽东的高度重视。这些论文后来以《汉唐佛教思想论集》出版,成为新中国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宗教问题的奠基之作。1964年,他奉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之命,组建世界宗教研究所。几十年来,世界宗教研究所培养了一批批宗教研究人才。他在继《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之后,又主编《中国佛教史》(八卷本,已出三卷)、《中国道教史》、《宗教大辞典》、《佛教大辞典》。
#3$$#%%%%%%%6$
三、儒教即宗教 #3$$#%%%%%%%6$
任继愈
任继愈先生第三项学术贡献是提出了“儒教即宗教”说,这一判断根本改变了对中国传统文化性质的看法,是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本来面貌的基础性理论建树。这些年来,“儒教即宗教”说逐渐得到学术界理解和赞同。
四、古籍整理
任继愈先生的第四项学术贡献,是领导了大规模的传统文化的资料整理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任继愈先生就领导了《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的整理和编纂工作。全书106册,1.02亿字。《中华大藏经(下编)》也已经启动,预计2亿-3亿字。同时,任先生又主持编纂《中华大典》,预计7亿字。
五、无神论思想
任继愈先生的第五项学术贡献,是始终坚持以科学无神论为思想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坚持宗教研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用无神论思想批判形形色色的有神论,抵制各种打着科学和民族文化旗号的土洋迷信。在他的领导下,创办了建国以来、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以宣传无神论为宗旨的杂志:《科学与无神论》。
《敦煌遗书》 |
一、专著 #3$$#%%%%%%%6$
《老子今译》(古籍出版社,1956年8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1973年)
#3$$#%%%%%%%6$
《老子新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3月;1985年又出修订本)
《中国哲学史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任继愈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11月) #$$$$$$$$$$$$$$$$$$$$$$$$%
《老子全译》(巴蜀书社,1992年)
《任继愈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年) #3$$#%%%%%%%6$
《墨子与墨家》(商务印书馆,1998年12月)
《竹影集》(任继愈自选集)(新世界出版社,2002年1月)
《任继愈禅学论集》(商务印书馆,2005年8月)
《皓首学术随笔·任继愈卷》(中华书局,2006年10月)
《老子绎读》(书目文献出版社,2006年12月)
二、主编
#$$$$$$$$$$$$$$$$$$$$$$$$%
《中国哲学史》(四卷本,人民出版社,1963年7月初版)
《中国哲学发展史》(七卷本,已出四卷,人民出版社,1983—1998年)
《中国佛教史》(八卷本,已出三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4月)
#$$$$$$$$$$$$$$$$$$$$$$$$%
《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增订本)
《道藏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7月)
《宗教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8月)
《佛教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 www.18art.com
#3$$#%%%%%%%6$
在北大与钟敬文畅谈 |
三、论文
从“内经”看中医的理论基础( 《江西中医药》1956年06期)
鲁迅同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们的关系( 《科学通报》1956年10期) #$$$$$$$$$$$$$$$$$$$$$$$$%
魏晋清谈的实质和影响( 《历史教学》1956年10期)
禅宗哲学思想略论( 《哲学研究》1957年04期) #3$$#%%%%%%%6$
春秋时代天文学和老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年04期)
论老子哲学的唯物主义本质——兼答关锋、林聿时同志( 《哲学研究》1959年07期) #$$$$$$$$$$$$$$$$$$$$$$$$%
天台宗哲学思想略论(《哲学研究》1960年02期)
庄子探源——从唯物主义的庄周到唯心主义的“后期庄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年02期;《哲学研究》1961年02期) #3$$#%%%%%%%6$
法相宗哲学思想略论(《哲学研究》1962年02期)
任继愈 |
墨子生卒年简考(《文史哲》1962年02期)
关于《物不迁论》——篇形而上学的佛学论文( 《学术月刊》1962年02期) #3$$#%%%%%%%6$
孔子——奴隶社会的保守派封建社会的“圣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04期)
庄子探源之四——“后期庄学”(内篇)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2年05期) www.18art.com
孔子的“仁”的保守思想中的进步意义(《学术月刊》1962年07期)
王弼“贵无”的唯心主义本体论(《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年03期)
关于《不真空论》(附今译)(《学术月刊》1963年03期)
任继愈学术随笔 |
李筌的唯物主义观点和军事辩证法思想(《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3年06期)
孔子讲的“仁”能不能是人类普遍的爱(《学术月刊》1963年08期) #$$$$$$$$$$$$$$$$$$$$$$$$%
研究哲学史首先要尊重历史(《哲学研究》1963年04期)
儒教的再评价(《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02期)
宗教研究与哲学研究(《青海社会科学》1982年05期)
中国文化的特点(《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85年01期) #3$$#%%%%%%%6$
道家与道教(《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1987年03期)
禅宗与中国文化(《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02期)
唐代三教中的佛教( 《五台山研究》1990年03期)
#$$$$$$$$$$$$$$$$$$$$$$$$%
中华民族的生命力:民族的融合力,文化的融合力(《学术研究》1991年01期)
从中华民族文化看中国哲学的未来(《哲学研究》1991年11期)
把《周易》研究的方法问题提到日程上来(《哲学研究》1992年01期)
#3$$#%%%%%%%6$
中国哲学的过去与未来(《中国哲学史》1993年03期)
弘忍与禅宗( 《佛学研究》1994年01期) #3$$#%%%%%%%6$
李贽思想的进步性(《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年05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齐鲁学刊》1994年06期) #3$$#%%%%%%%6$
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齐鲁学刊》1996年02期)
任继愈学术论文集 |
#$$$$$$$$$$$$$$$$$$$$$$$$%
中国哲学史的里程碑──老子的“无”(《中国哲学史》1997年01期)
天台宗与中国佛教(《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02期)
齐文化的产生和研究齐文化的意义(《济南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www.18art.com
郭店竹简与楚文化(《中国哲学史》2000年01期)
中国传统文化的光明前景(《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4期)
李贽的悲剧结局(《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朱熹格物说的历史意义(《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2001年01期)
宗教学理论研究不能脱离实际和现状( 《中国宗教》2001年02期) #$$$$$$$$$$$$$$$$$$$$$$$$%
谈谈孝道( 《人民日报》2001年7月24日)
五台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五台山佛教文化国际学术会议上的讲话(《五台山研究》2002年03期)
李贽改革悲剧给后人的启示(《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说忠孝——儒学的回顾与前瞻(《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一,2004年)
无神论教育与科教兴国——2003年11月28日在中国无神论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科学与无神论》2004年01期) #3$$#%%%%%%%6$
中国封建社会忠孝规范的历史贡献(《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1月29日)
对忠孝传统应给予新评价( 《北京日报》2004年2月23日) #3$$#%%%%%%%6$
现代文明与宗教对话(《中国宗教》2004年12期)
汉字识繁用简的必要与可能(《光明日报》2006年5月17日)
再谈儒家和儒教(《北京日报》2007年3月12日)
再谈儒学( 《中国文化报》2007年4月26日)
《墨子·非攻》读后 www.18art.com
任继愈题字 |
四、序跋
《中国少数民族哲学思想史论集》序(《哲学研究》1983年06期)
《印度佛教史》汉译本序(《晋阳学刊》1984年05期)
《五台山古诗选注》序(《五台山研究》1987年01期)
《中国佛性论》序(《哲学研究》1988年06期)
#$$$$$$$$$$$$$$$$$$$$$$$$%
《禅宗的形成及其初期思想研究》序(《哲学研究》1989年11期)
《阴符经素书释义》序(《中国道教》1992年03期)
《苏轼禅诗研究》序(《佛学研究》1995年01期)
《中国儒教史》序(《中国哲学史》1997年04期)
《惠能评传》序(《中国哲学史》1999年03期)
《汤用彤全集》序二(《中国哲学史》2001年02期)
《十六国帝王列传》序(《文史月刊》2003年01期)
对中国儒教的全面剖析——《中国儒教论》序(《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12月1日) #$$$$$$$$$$$$$$$$$$$$$$$$%
五、随笔 #3$$#%%%%%%%6$
熊十力先生的为人与治学(1988年)
有关蔡元培校长几则轶事(《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3$$#%%%%%%%6$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散记(《北京日报》2006年4月3日)
www.18art.com
www.18art.com
#$$$$$$$$$$$$$$$$$$$$$$$$%
#$$$$$$$$$$$$$$$$$$$$$$$$%
#3$$#%%%%%%%6$
#$$$$$$$$$$$$$$$$$$$$$$$$%
www.18art.com
www.18art.com
#3$$#%%%%%%%6$
#$$$$$$$$$$$$$$$$$$$$$$$$%
#$$$$$$$$$$$$$$$$$$$$$$$$%
www.18art.com
题字 |
有好调侃人士戏称:88岁的任继愈是“国宝”级人物,这句话里面既含有对他的敬意,也有对他性格中夹杂着可爱的一种尊称。不少人羡慕他坐拥书城,饱读天下华章,他却说:“我读的书再多,也比不上图书馆的书多。” #$$$$$$$$$$$$$$$$$$$$$$$$%
任继愈先生为学严谨,为人高尚。数十年为学的经历,使他形成一条规范:不说没有根据的话,不说自己没有想通的话。数十年人生途程中的风雨,使他坚持一个原则:在无法讲话的时候可以不讲,但决不乱讲。他把君子贤人的清高转化为新时代的清廉和简朴,把传统道德的忠孝转化为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诚。
无论做人还是为学,他都是一棵独立挺拔的大树,不是随风摇摆的花草。他属于中国学术发展之河的深流,不属于表面飞溅的浪花和光怪陆离的泡沫。中国学术的独立和发展,中华民族的自强和振兴,需要这样的人,需要这样的学者。
#$$$$$$$$$$$$$$$$$$$$$$$$%
《中华大藏经(汉文部分)》 古籍整理 任继愈 199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3$$#%%%%%%%6$
《中国道教史》 任继愈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3$$#%%%%%%%6$
《道藏提要》 工具书 任继愈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2008年是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任继愈获“杰出校友奖”
[1] 国学网 http://www.guoxue.com/nowpeople/zongjiaopeople/people_renjiyu.htm www.18art.com
[2] 新华网 http://www.sd.xinhuanet.com/sdsq/2005-09/21/content_5183400.htm #3$$#%%%%%%%6$
[3] 中国侨网 http://www.chinaqw.com/news/2006/0411/68/23882.shtml
www.18art.com
[4] 平原新闻网 http://www.sdpy.gov.cn/lishi/renjiyu.asp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