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书法家   
[291] 评论[0] 编辑

俞平伯

俞平伯(1900─1990.10),古典文学研究家,红学家,诗人,作家。祖籍浙江省德清县,出生于苏州。原名俞铭

俞平伯
俞平伯
衡,浙江德清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任浙江省视学、浙江师范国文教员,上海大学、北大女子文理学院教授,一度赴英、美,均不久即返。回国后,任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平大学、中国学院等院校教授。他是新文学运动初期的重要诗人,提倡过“诗的平民化”。 曾与朱自清郑振铎叶圣陶等人创办五四以来最早出现的诗刊《诗》月刊。 建国后,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www.18art.com

他是中国白话诗创作的先驱者之一。主要作品有诗集《冬夜》、《古槐书屋间》,散文集《燕知草》、《杂拌儿》。《红楼梦辨》(1923)初版,50年代初改名《红楼梦研究》(再版)是“新红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

生平概况

曾祖父俞樾(号曲园),为清代朴学发展史上后期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经学家和文字学家。其父俞陛云,在诗

俞平伯曾祖父清朝国学大师俞曲园
曾祖父清朝国学大师俞曲园
词研究方面亦颇有造诣,有《小竹里馆吟草》、《诗境浅说》等著作传世。俞平伯自幼受古代文化的熏陶,奠定了雄厚了旧学基础。
#$$$$$$$$$$$$$$$$$$$$$$$$%

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部,其时正是新文化运动从兴起走向蓬勃发展的时期。年轻的俞平伯也受到了“五四”革命运动的洗礼。
#3$$#%%%%%%%6$

1918年5月, 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题为《春水》的新诗。10月,参加新潮社的筹备工作,并被推举为干事部书记。 #$$$$$$$$$$$$$$$$$$$$$$$$%
次年4月,参加平民教育讲师团,为传播新文化观念而四处奔走。“五四”动爆发后,他又走上街头散发传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弄潮儿。
1919年11月北大毕业后,先后在杭州第一师范、上海大学任教,其间与热心新文学的朱自清、叶圣陶、郑振铎等结识,并于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3$$#%%%%%%%6$
1923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十人成立朴社,集资出版进步书刊。其后,俞平伯曾长期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学院和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抗战胜利前夕,他参加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简称“小民革”)。 www.18art.com
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时,调到文学研究所工作。
1956年,晋级为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十年动乱期间,尽管他也受到抄家、下乡改造等不公正待遇,但值得庆幸的是,俞平伯和夫人许宝钏相依为命,在逆境中顽强地生活着。

www.18art.com


1969年11月,两位年愈七旬的老人被迫赴河南干校劳动,与当地质朴善良的农民结下的深厚的友谊。次年回京后生活相对安定,终于迎来了文革的结束和新时期的到来。 #3$$#%%%%%%%6$
1986年元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隆重举行“庆贺俞平伯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六十五周年大会”,对他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

#$$$$$$$$$$$$$$$$$$$$$$$$%

“红学”研究

俞平伯开始对小说《红楼梦》感兴趣是在1920年,那时他正赴英国留学,在欧行海轮上与他的同学傅斯年同船,为了解决漫长的海天途中之寂寞,他们两人就读《红楼梦》,谈论《红楼梦》,遂对此书有深一层的了解,但还没有系统研究的兴味。直到1921年,俞平伯由欧洲回到北京,那时胡适之先生正发表他的《红楼梦考证》,顾颉刚先生亦致力于《红楼梦》研究。因此,引起俞平伯对《红楼梦》研究的兴趣。 www.18art.com

俞平伯与叶圣陶(右一)、顾颉刚(右三)在一起
俞平伯与叶圣陶(右一)、顾颉刚(右三)在一起
顾颉刚那时常去京师图书馆查找有关《红楼梦》的资料,俞平伯就常到顾寓探询找到的材料,他们以此进行讨论和研究。后来顾颉刚回南方去了,他们二人就以通信的方法研究《红楼梦》。往来书信极多,他们对《红楼梦》讨论越多,越发现新的问题,于是对此就更感兴趣。在那一个暑假里,他把通信讨论《红楼梦》作为一个课题,兴致极高。俞平伯曾提议,拟与顾颉刚合办一个研究《红楼梦》的月刊。
#$$$$$$$$$$$$$$$$$$$$$$$$%

这一设想虽然好,但学校开学后,他们各有各的职务,此议遂未能实现。后来俞平伯拟在通信的基础上整理撰写一本辨证《红楼梦》的书,希望能与顾颉刚合作,但是顾颉刚太忙,而俞平伯那时正准备去美国考察教育,在出国之前他可以有些空闲。因此,顾颉刚就劝俞平伯将这事独自担任起来。于是俞平伯就开始起草。他觉得在《红楼梦》问世以来,程伟元、高鹗的一百二十回本流传了一百多年,人们大都以为《红楼梦》的原貌就是如此。他的曾祖俞曲园先生早在《曲园杂纂》第三十八卷《小浮梅闲语》中就曾提出怀疑说:“《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高鹗)所补。”但他只提出了一个例证,即在后四十回中提到科举试题有五言八韵诗,这应是在曹雪芹之后的事。俞平伯就从《红楼梦》书中进行考证。在1922年夏初,他就完成了全稿,共三卷,十七篇,名曰《红楼梦辨》。顾颉刚为之写序,于1923年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出版。 #$$$$$$$$$$$$$$$$$$$$$$$$%

此书经过俞平伯的辛勤考证,细心体味,认真分析,辨明《红楼梦》原书只有八十回是曹雪芹作,后四十回是高 鹗续的。不但本文是续补,即回目亦断非固有。从而把红学研究推上一个新阶段。如《现代评论》中有人说:“续书说的提出和论定,无异空谷足音,震动了当时的红学界。”新红学去掉了红学中的那种牵强的附会和虚实的猜测。因此,人们称俞平伯为“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 www.18art.com

虽然如此,俞平伯也从不认为自己的作品是完美无缺的,对他自己文章内的不足之处,经常推敲,随时给以纠正。如《红楼梦辨》出版不久,他就发现了自己的若干错误。这些错误有的是本来的,有的是因发现新材料而证明的。他在《修正〈红楼梦辨〉的一个楔子》一文末尾说:“破笤帚可以掷在壁角落里完事。文字流布人间的,其掷却不如此的容易,奈何!”1925年2月他在《现代评论》第一卷第九期上发表了文章《〈红楼梦辨〉的修正》,指出《红楼梦辨》一书首先要修正的是:“《红楼梦》为作者的自叙传这一句话。”和“不曾确定自叙传与自叙传的文学的区别。”他认为:“说《红楼梦》是自叙传的文学或小说则可,说就是作者的自传或小史则不可。”

www.18art.com

1950年他借到了《脂砚斋庚辰评本〈石头记〉》对曹雪芹的创作心理过程,逐渐弄明白了,于是就将《红楼梦辨》修正后于1952年由棠棣出版社重新付刊,更名《红楼梦研究》,这书出版后很受读者欢迎。

#$$$$$$$$$$$$$$$$$$$$$$$$%

1952年俞平伯担任了《红楼梦》八十回本的校勘工作。为什么要校勘八十回本的《红楼梦》,他在序言中说:……怎样整理《红楼梦》?为什么要整理八十回本系统的《红楼梦》?《红楼梦》过去很凌乱吗?这一点首先需要说明,原来程、高的一百二十回有两种工作,(一)补充后四十回。(二)连着前书把八十回整理了一遍。程、高既把前八十回给修改了,这样一来,表面上比较完整,然而就保存曹著本来面目一方面来说,就成了缺点了。 #3$$#%%%%%%%6$

用八十回本正式流通,在清代可以说没有,直到1911年左右才出现了有正书局石印戚序本,它又不是根据原本影印,只抄写了后重印,自不免抄错妄改,原本听说后来被烧了。以后虽陆续发现三个脂砚斋评本,也都出于过录,而且是残缺讹乱的。一言以蔽之,曹雪芹所著八十回从作者身后直到今天,始终没有经过好好的整理。…… #$$$$$$$$$$$$$$$$$$$$$$$$%

于是,俞平伯收集各种版本的《红楼梦》开始着手整理、校勘。他的目的是(一)尽可能接近曹著的本来面目。(二)希望这个本子比较完整可读,不要讹字满篇,断烂残缺。以便读者阅读。除此他还写了一本数十万字的“校字记”,供读者研究参考。这一校勘工作是相当复杂而艰巨的。在他认真的研究,仔细的校勘下,《红楼梦八十回校本》于195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他对这部古典名著研究作出的又一大贡献。 #3$$#%%%%%%%6$

俞平伯对《红楼梦》原稿的考证和佚稿的钩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把有关版本的历史、演变、特征的研究和《红楼梦》内容的研究结合起来进行,体现了严谨治学精神和不畏艰辛的工作态度。1986年11月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和香港三联书店邀请俞平伯赴港讲学。他在香港做了题为《索隐与自传说闲评》的演讲。来听讲的人士很多,虽一再将会场扩大,仍不够用只好增辟闭路电视转播,会后还有来访座谈。俞平伯指出:“《红楼梦》说到底始终都是一部小说,而小说的特质就是虚构,事事照实说,就不成其为小说了。因此,书中虚虚实实,即使起曹雪芹于地下,也是说不清楚的了。”以上一段,话虽不长,却非常深刻。 #$$$$$$$$$$$$$$$$$$$$$$$$%

1988年3月《俞平伯论红楼梦》全二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和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联合出版。此书为俞平伯数十年《红楼梦》研究之集大成。俞平伯晚年仍想写些研究《红楼梦》的文章,他曾和家里人说,想写关于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文章。可是那时他已年过90,身体日衰,力不从心了,但他还是念念不忘对《红楼梦》的研究。 #$$$$$$$$$$$$$$$$$$$$$$$$%

主要“红学”研究成果

俞平伯自1921年4月受胡适《红楼梦考证》的影响与顾颉刚讨论《红楼梦》起,便与《红楼梦》结下不解之缘。

俞平伯点评红楼梦
俞平伯点评红楼梦
1923年出版他的第一部、也是奠定他红学学术地位的专著《红楼梦辨》,1952年又将它修订改题《红楼梦研究》出版。1954年出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1958年出版《红楼梦八十回校本》,1954年1月至4月发表读《红楼梦》随笔三十八篇,后结集为《读〈红楼梦〉随笔》,直到晚年,他还不时发表有关红学的文字。他对于《红楼梦》,一生都保持着当年与顾颉刚讨论时的热情和诚实。 #$$$$$$$$$$$$$$$$$$$$$$$$%

俞平伯研究《红楼梦》,照他自己的说法,是要还《红楼梦》的本来面目。用文怀沙的话来说,则是“辨伪”和“存真”,断定《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二是从版本上考定《红楼梦》是未完之作,后四十回为高鹗补缀。三、俞平伯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小说,考证的方法不能完全解决文学的问题。四现在通行的说法,“新红学”就是“自传说”。如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的“新红学”词条的释文就是这样说的:“他(胡适)利用搜集到的曹雪芹的家世生平史料,经过考证,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叙传’的结论。 www.18art.com

与朱自清的友谊

朱自清与俞平伯的友情始于“五四”后不久。当时,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校长致函北大校长蒋梦麟,请他代为物色

左起:许昂若、叶圣陶、朱自清、俞平伯
左起:许昂若、叶圣陶、朱自清、俞平伯
教员,蒋梦麟便推荐了本校的高材生朱自清和俞平伯。后来,俞平伯在杭州一师任教不到半年,就辞职去了北京。1923年6月,朱自清邀请俞平伯游览西湖,期间两人切磋文学创作理论、探讨人生。同年8月,朱自清与俞平伯又结伴来到南京,共游秦淮。散文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便是他们在同游秦淮河之后问世的。五卅惨案后,朱自清一度十分苦闷,后经俞平伯介绍,朱自清赴清华大学任国文系教授。
www.18art.com

1928年11月,与朱自清一起生活了12年的妻子武钟谦因病去世。从此,朱自清和他6个孩子的生活愈加艰难,甚至连饭食都无法自理。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笃于情义的俞平伯出来帮忙,他为朱氏一家7口送来了一日三餐,朱自清要算伙食费,俞平伯坚持不收。推让之下,俞平伯只好每月暂收15元,可暗中却又全部用于他们一家的伙食,使朱自清真切地感受到友情的温暖。 #3$$#%%%%%%%6$

抗战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迁往内地,俞平伯则仍留在北平。一天,朱自清在翻阅北平出版的刊物时,发现有俞平伯的文章,就立即给俞平伯寄写了一首长诗,指出在这“烽火漫天开”的时代里,知识分子应是“朔风”中的“劲草”,不应在沦陷区刊物上发表文章。由于俞平伯在回信中对此含糊其辞,朱自清便又寄写了一信,郑重指出:“前函述兄为杂志作稿事,弟意仍以搁笔为佳。率直之言,千乞谅鉴。”俞平伯接到信十分感动。后来他每每谈及此事,总是感慨地说:“非见爱之深,相知之切,能如此乎 ”表达了他对友人关爱的感激之情。

#$$$$$$$$$$$$$$$$$$$$$$$$%

“红学家”的昆曲之爱

人们知晓俞平伯,大多因为他是著名红学家。殊不知,他也是一位昆曲的痴迷者与呵护人,为昆曲的传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汗水。   

#$$$$$$$$$$$$$$$$$$$$$$$$%

俞平伯一生爱好昆曲,而这爱好又与他的爱情相关。1917年,俞先生与杭州闺秀许宝驯结成秦晋之好。许家都是

晚年的俞平伯夫妇
晚年的俞平伯夫妇
昆曲爱好者,俞先生的岳父许引之是名副其实的业余昆曲家,妻子的姐弟也喜爱昆曲。尤其是许夫人,嗓音又好,唱起来字正腔圆,并且能填词谱曲。1919年,在北大上学时,俞先生就向擅长昆曲的吴梅先生问学,跟他学唱曲,学会了《南吕宫》、《绣带儿》两支曲子。俞先生的音色不美,发音很特别,常常引得妻子发笑,但这不影响俞先生对昆曲的热爱。1924年冬,俞先生认识了昆曲艺术家陈延甫。陈是嘉兴人,精通昆曲三百多折,还能吹笛。俞先生就聘请他到老君堂拍曲,每周两次,这样就有了更多学习昆曲的机会。
#$$$$$$$$$$$$$$$$$$$$$$$$%

1930年10月,俞平伯搬家到了清华园南院七号,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秋荔亭”,“秋荔亭”成了清华昆曲爱好者的活动场所。1933年上半年,他又邀请笛师何金海到“秋荔亭”吹笛,相约校内外昆曲同好来度曲清唱。许宝驯能唱整出的戏,俞平伯虽歌喉不亮,但拍曲的功夫日益老练。“秋荔亭”东窗下有一个长案,是俞夫人的嫁妆,俞先生常在上面拍曲,因为天天拍曲,居然把长案拍出了裂痕。

#3$$#%%%%%%%6$

1933年9月的江南之行,对于久居北平的俞平伯夫妇来说是一次愉快的昆曲之旅。俞先生的《癸酉南归日记》随处可见俞氏夫妇在昆曲世界里如鱼得水的情景:9月17日,到苏州,晚饭后,他们找到了一位吹笛人翁松龄,灯前小聚,唱了如下曲子:《折柳》、《思凡》、《学堂游园》、《拾书》。22日,到达上海,午后到大世界“仙霓社”看《荆钗记》及《折柳》。24日下午,又到大世界看《偷诗》……这天晚饭后,还是带了妻子、妻弟去看昆剧,碰上倾盆大雨,到场时《楼会》已演过,观看《宋十回》、《活捉》,感到表演水平极高。25日,来到嘉兴,昆曲家陈延甫来接车,天气阴雨,他们不能外出,与喜爱昆曲的旅馆老板郑启澄一起在楼上唱曲。晚饭酒后,还回到房间唱曲,到9点钟才曲散。客人离开后,俞平伯还挑灯校订《认子》的工尺谱。“是日竟日未离曲与笛,亦旅游中一快。”26日,陈延甫来访,又一起拍曲。10月1日,在杭州,应表兄之约唱昆曲,俞平伯度《折柳》“寄生草”一曲,吹笛的是京昆名家俞振飞。3日,看昆剧到凌晨2点半。4日,正好是中秋,到葛荫山庄参加昆曲雅集,他唱了《拾画》一支,以及《惊梦》和《折柳》。

#3$$#%%%%%%%6$

俞平伯对昆曲的最大贡献是两次组织昆曲爱好者结社,收集了大量流散民间的昆曲曲谱,并进行传抄、校对和保护。

#$$$$$$$$$$$$$$$$$$$$$$$$%

第一次结社是在清华园成立谷音社。1934年初,俞平伯邀请陈延甫二次北上,俞平伯牵头,陈延甫拍曲,清华园汇聚了不少昆曲爱好者,“秋荔亭”内雅音不绝。那年的一个仲夏夜,在水木清华的工字厅水轩,他们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曲集。第二年正月,他们在那里再次集会,俞平伯演唱了《紫钗记》、《单刀会》和《玉簪记》中的曲子各一折。这一次,虽然还没有正式结社,但他们已经确定“谷音社”的名称,希望昆曲“空谷传声,其音不绝”。1935年3月17日,谷音社在清华园俞平伯的寓所正式召开成立会,俞先生被推为社长,他亲自撰写了《谷音社社约》和《周期细则》。在社约引言里,俞平伯历述了歌诗曲乐在陶冶人们性情和操守方面的功绩,以及昆曲的发展史,明确了谷音社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涵咏风情,陶写性情”,“发豪情于宫徵、飞逸兴于管弦”,也是要承担起拯救昆曲的责任。

#3$$#%%%%%%%6$

1956年8月,在当时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和北京市副市长王昆仑等的帮助下,俞平伯第二次发起昆曲结社,这就是

俞平伯周恩来总理观看昆曲研习社彩排后合影
周恩来总理观看昆曲研习社彩排后合影
北京昆曲研习社。北京昆曲研习社的成立大会在俞平伯的家——老君堂召开,他又亲自拟订《章程》和《同期公约》。曲社最有影响的是对《牡丹亭》的改编与排演。俞平伯与弟子精心整理校订,使这部名著摆脱了冗长的结构,以全剧的形式恢复了她的舞台生命。全体社员通力合作把《牡丹亭》推上舞台,1958年10月2日在北京试演了一场,纪念汤显祖逝世340周年,周恩来总理亲临观看了演出。1959年10月,作为向共和国建国10周年献礼,《牡丹亭》在长安戏院演出了两场。作为当年惟一参加国庆献礼演出的业余社团,也是昆曲演出史上的一件盛事。 www.18art.com

1971年1月,作为特殊照顾的老知识分子,俞平伯夫妇从干校回到北京,他们的生活恢复了相对平静,俞家又可以听到优雅的昆曲唱腔了。1975年,俞平伯新创作了《鹧鸪天·八十自嘲》词,曲友们在俞家雅集清唱。此后,俞家又时常可以见到这样的场景:十来个人围坐在一起,俞平伯报开场白,然后按下老式录音机,准备录下唱曲过程;大家轮流唱,俞平伯用毛笔敲打桌面拍曲,笔套敲飞了,竟没有察觉。他们自得其乐,把那段寂寞日子也活出了滋味。

#$$$$$$$$$$$$$$$$$$$$$$$$%

在昆曲的活动中,俞平伯更多的时候是充当配角:夫人唱,他拍曲;别人唱,他打鼓。他敲击檀板,神情严肃,一丝不苟。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唱片公司曾为欧阳予倩灌制了几张昆曲唱片,唱片上特地表明“俞平伯司鼓”,足见俞平伯为昆曲司鼓的水平之高。

#3$$#%%%%%%%6$

1979年12月,北京昆曲研习社恢复活动,俞平伯出席了首次演出招待会,由于年事已高,不再担任社务工作,但时常关心曲社情况。1981年4月,他为京昆名家俞振飞著的《振飞曲谱》作序,精辟定义了“水磨调”及其源流。1982年,夫人的去世对俞平伯打击很大,“人去楼空,六十四年夫妻付之南柯一梦。”他更加寂寞了。他们妇唱夫随了64年,一旦那个主唱去了,另一个的配唱和伴奏也失去了意义。从此,古槐书屋再也听不到昆曲的唱和声了。 www.18art.com

作品选录

论文
1. 李白的姓氏籍貫种族的問題 1452
2. 《红楼梦》中关于“十二钗”的描写 2481
3. 索隐与自传说闲评 897
4.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图说 1556 #$$$$$$$$$$$$$$$$$$$$$$$$%
5. 论续书底不可能 1091
6. 论秦可卿之死 1302
7. 旧时月色 1187
8. 后四十回底批评 1110
9. 《红楼梦》简说 1353
10.高鹗续书底依据 1037 #$$$$$$$$$$$$$$$$$$$$$$$$%
11. 辨原本回目只有八十 1020
12. 八十回后的《红楼梦》 1156
13. 《红楼梦》底风格 1221
散文
14. 打破中国神怪思想的一种主张 1137
15. 为何经海募款启 1170
16. 春来 1188

#3$$#%%%%%%%6$


17. 读《毁灭》 1052
18. 赋得早春 1160
19. 谷音社社约引言 1096
20. 广亡征! 1000
21. 癸酉年南归日记 1245
22. 国难与娱乐 1104
23. 教育论 1151
24. 进城 1149
25. 秋荔亭记 1092
26. 人力车 1151
www.18art.com

27. 身后名 1066
28. 闲言 1101
29. 贤明的——聪明的父母 942
30. 性(女)与不净 1151
31. 演连珠 1160
32. 元旦试笔 1094
33. 眠月 1049
34. 《燕知草》自序 1044
35. 城站 1107
36. 出卖信纸 1100 #3$$#%%%%%%%6$
37. 打桔子 1077
38. 冬晚的别 1054
39. 坚匏别墅的碧桃与枫叶 1085
40. 梦游 1165
41. 清河坊 1102
42. 西湖的六月十八夜 1355
43. 雪晚归船 1186
44. 月下老人祠下 1097
45. 芝田留梦记  1226 #$$$$$$$$$$$$$$$$$$$$$$$$%
46. 稚翠和她情人的故事 1064
47. 重过西园码头 1085
48. 重来之“日” 1001
49. 无题(一) 1129
50. 无题(二)  1069
51. 我的道德谈 1202
52. 为暴春霆题其先德《林屋山民馈米图》 1188 #3$$#%%%%%%%6$
53. 为《中外文丛》拟创刊词  1106
54. 谈虎丘剑池 1212
55. 随笔(大九州的梦)  1085
56. 秋荔亭随笔(对对子) 1135
57. 略谈杭州北京的饮食 1236
58. 纪念何其芳先生 1306
59. 五四忆往 1175

#3$$#%%%%%%%6$


60. 重印《人间词话》序 1133
61. 与绍原论祓  1083
62. 以漫画初刊与子恺书 1135
63. 析“爱” 988
64. 我想 1130
65. 文训 1174
66. 文学的游离与其独在 982
67. 山阴五日记游 1179
68. 雷峰塔考略 1131 #3$$#%%%%%%%6$
69. 怪异的印象(残稿) 1133
70. 风化的伤痕等于零 1068
71. 跋《灰色马》译本 1098
72. 《致死者》序 1043
73. 重刊《浮生六记》序 1138
74. 陶然亭的雪 1130
#$$$$$$$$$$$$$$$$$$$$$$$$%

75. 中年 1203
76. 阳台山大觉寺 1328
77. 怕——并序 1037
78. 梦记 1049
79. 救国及其成为问题的条件 1038
80. 戒坛琐记 1173
81. 祭舅氏墓下文 1197
82. 代拟吾庐约言草稿 1155
83. 春在堂日记记概 1130 #$$$$$$$$$$$$$$$$$$$$$$$$%
84. 《西还》书后 1073
85. 《近代散文钞》跋 1182
86. 《孤坟》序 1079
87. “标语” 1019
88. 古槐梦遇——序 1069
89. 古槐梦遇——小引 1350
90. 《三槐》序 1163
91. 古槐梦遇 997
92. 古槐梦遇——后记(一○一) 1104 #$$$$$$$$$$$$$$$$$$$$$$$$%
诗歌
93. 忆——自序 1098
94. 忆——题词 1129
95. 忆 1088
96. 忆——后记 1113
97. 忆——跋 1051
98. 山居杂诗 1175
99. 暮 988
100. 小诗呈佩弦 1021
101. 晚风 1071
102. 小劫 1054

#$$$$$$$$$$$$$$$$$$$$$$$$%


103. 凄然 1127
104. 孤山听雨 1140
105. 风中 1116
106. 冬夜自序 1060
107. 冬夜之公园 1089
108. 春水船 1098 #$$$$$$$$$$$$$$$$$$$$$$$$%

相关链接

《俞平伯论红楼梦》
http://book.qq.com/a/20051203/000012.htm
http://hi.baidu.com/shwxiang/blog/item/e60908d7adc226dca044df70.html

#3$$#%%%%%%%6$

http://www.zjol.com.cn/epaper/zjrb/html/2006-02/26/content_49700.htm
#3$$#%%%%%%%6$

附件列表


29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余承尧    下一篇 俞樾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