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爱乐乐团
慕尼黑爱乐乐团 |
慕尼黑爱乐乐团 |
古典音乐史上将浪漫主义潮流推向极至的音乐大师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在1901年到1910年执掌该团。马勒第四和第八交响曲均由该团首演。1911年11月,古斯塔夫·马勒逝世半年之后,旷世巨作《大地之歌》也由该团进行世界首演。随后经过费德纳德·罗威(Ferdinand Lowe)、奥斯瓦尔德·卡巴斯他(Oswald Kabasta)等历任指挥的倾力打造之下,该团不仅水平突飞猛进,在欧洲声誉鹊起,而且逐步确立了诠释音乐巨匠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作品的显著特点,并把这个传统延续到了今天,跻身为德国古典音乐的代表乐团之一。
#3$$#%%%%%%%6$
1979年,极富个性色彩的作曲家和指挥家谢尔盖·切利比达奇(Sergiu Celibidache)担任音乐总监,一直到1996年因病辞世。1998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音乐总监詹姆斯·莱文(James Levine)成为该团指挥。2004年,德国年轻指挥家中的才俊克里斯蒂安·泰勒曼(Christian Thielemann)担任该团指挥。不论是贝多芬、勃拉姆斯或是斯特劳斯的作品,提勒曼都可以淋漓尽致地加以表现。
提勒曼被称为“声音的魔法师”,那是因为赋予音乐真实的形体,诠释了曲子前所未有的美感与真实,在棒下流淌出的音色如水彩画般透明而鲜艳,用全新的观念诠释传统音乐,从不刻意雕琢型。
1959年,提勒曼出生于柏林,四岁即开始学习音乐,而后于柏林爱乐卡拉扬基金会修习中提琴的同时亦额外钻研指挥。毕业后提勒曼于柏林德意志歌剧院担任歌剧排练助理。1979年担任助理指挥,协助卡拉扬排练华格纳歌剧「帕西法尔」。之后不但担任卡拉扬在柏林和萨尔兹堡音乐会的助理至1982年,也同时在拜鲁特跟随巴伦波英。1991年起提勒曼前往美国旧金山歌剧院指挥,两年后获邀与大都会歌剧院、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首张录音灌录贝多芬第五、七号交响曲更是一鸣惊人,展开国际性职业生涯。 www.18art.com
慕尼黑爱乐乐团 |
从1898年开始的5年间,费利克斯·魏因加特纳成为凯姆管弦乐团的指挥,不仅在任期内大大提高了乐团的演奏水平,而且还通过许多次出国演出而提高了乐团的国际知名度。在此期间,马勒、施特劳斯和瓦尔特等人都曾经应邀担任乐团的客席指挥。1906年6月,年仅20岁的富特文格勒第一次拿起指挥棒,与凯姆管弦乐团举行了音乐会。在此之前一直执著于作曲的富特文格勒在这场音乐会上指挥了贝多芬的一首序曲和布鲁克纳的第九交响曲以及他本人创作的一首B小调广板,这段音乐日后成为他的第一交响曲的开头部分。1908年,凯姆管弦乐团更名为基尼黑演奏家协会管弦乐团,再度由勒弗成为首席指挥,随后的指挥当中还包括作曲家汉斯?普菲茨纳等人。 #$$$$$$$$$$$$$$$$$$$$$$$$%
1924年,乐团再度更名,成为慕尼黑爱乐乐团,它的经济来源也改由慕尼黑的市政当局负担。此时的乐团已经成为德国乃至全世界演奏布鲁克纳作品最出色的乐团,致力于演出真正出自布鲁克纳手笔的交响曲原槁,为人们重新认识布鲁克纳其人及其音乐创造了条件。
#3$$#%%%%%%%6$
慕尼黑爱乐乐团 |
战后任慕尼黑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的包括汉斯罗斯巴里德和弗里茨里格尔等人,为乐团重振旗鼓,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除了继续保持传统以外,乐团也在演奏曲目中增加了当代作品的分量。在这个阶段担任客席指挥的名家有汉斯·克纳佩茨布施、艾里克克莱伯和索尔蒂等,丰富了乐团的色彩。鲁道夫肯培是在1967年接任慕尼黑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的,从这时起,直到9年后逝世,将乐团带入了第二个黄金岁月,乐团的演奏水准达到了巅峰状态。在肯培的率领下,乐团赴日本及前苏联进行巡回演出,并且录制了大量唱片,完成了颇得好评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和勃拉姆斯交响曲全集的录音,并且雄心勃勃地开始录制布鲁克纳的交响曲。但是就在刚刚结束了其中的第四和第五交响曲的录音工作后不久,肯培就因病身亡,留下了无限遗憾,也使慕尼黑爱乐乐团再度陷入了没有指挥的困境之中。 #$$$$$$$$$$$$$$$$$$$$$$$$%
所有熟悉育培指挥艺术的人都认为他的过早谢世是乐坛的—大损失。几乎每一个合作过的乐队演奏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肯培属于他这一代指挥家中最优秀的一位。在艺术生涯的早期,几乎只专注于歌剧,而在最后的年代,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指挥乐团上。擅长于表现诸如莫扎特、海顿、贝多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马勒和施特劳斯等人的音乐,也指挥勋伯格、伯格和威伯恩等新维也纳乐派的作品,但是却很少涉足于所谓先锋音乐的领域。 www.18art.com
切利比达克 |
#3$$#%%%%%%%6$
切利毕达克常常会以超乎他人几倍的时间去对一部作品精雕细琢,并且乐此不疲,坚持每套曲目12到18次的异于常理的排练时间,因而只有少数广播交响乐团才能够接受这样的条件。在排练中,会将演奏家搞到疲惫之至的感觉中,只有达到了音乐表现上的最大限度才能结束,对于演奏像对于数字一样要求精确,一丝不苟。切利华达克还强烈地反对唱片录音,认为真正活的音乐只能到音乐厅的现场去寻找,唱片只不过是幻影而已。对于音乐会的数量,也尽可能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1984年首度在美国登台,指挥的却是一个由音乐学院师生组成的管弦乐团。
#$$$$$$$$$$$$$$$$$$$$$$$$%
切利毕达克指挥下的慕尼黑爱乐乐团有了不同凡响的进步,已济身于国际一流乐团的行列中,其朴素无华的声音虽然在色彩上令人稍感黯淡,但却能恰如其分地体现布鲁克纳和勃拉姆斯之类作曲家音乐中的特殊气质。 #3$$#%%%%%%%6$
晚年的切利毕达克在音乐上经常沉而于完全自我的感觉中,在速度和线条上不受任何拘束,如入无人之境。
在84岁高龄之际,与慕尼黑爱乐乐团合作了17个年头的切利毕达克终于撒手而去。但慕尼黑爱乐乐团已经是一个成熟的乐团。
#$$$$$$$$$$$$$$$$$$$$$$$$%
[1] modi8网 http://www.modi8.com/misc/m420070516006.html
[2] 圈网 http://www.niwota.com/submsg/2867656
[3]中国新闻网 http://www.chinanews.com.cn/ticket/240.shtml www.18art.com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性手枪 Sex Pistols 下一篇 扭曲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