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水》
![]() |
江河水 |
《江河水》是一首令人心碎,也让人心醉的乐曲。它从另一个侧面演绎着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新婚刚过,丈夫就被抓去做劳役,一去几年不归。可怜的女子决定去千里寻夫,可在路上遇到回来的人,得知丈夫早已死去,她悲痛欲绝,来到数里相送,与丈夫分别的河边失声痛哭……知道故事的人相对少些,但并不影响对音乐所表达情感的领会和感受。 www.18art.com
所不同的是,在一代一代后人的心灵期待中,孟姜女的故事有了一个相对满意的结局——孟姜女哭倒了长城八百里,还留下了让后人凭吊不已的望夫石。而《江河水》,则只是一个弱女子望着逝去的江河水无助而凄惨的哭泣,似乎那淘淘的江河水就是她倾泄不止的眼泪。这也是这首乐曲震撼人心之处。 #$$$$$$$$$$$$$$$$$$$$$$$$%
与其他许多中国传统音乐不同的是,《江河水》不是《高山流水》那样带有描述性的音乐,也不是《二泉映月》那样带有叙述特点的音乐,而它完全是宣泄性的。一般而言,人心里有了痛苦情绪,宣泄了、倾诉了,心情就会好些,老百姓的话说:“哭完了,心里就好受点儿。”但《江河水》的宣泄,是宣泄过后更觉凄凉无助。这是一个未经后人加工的故事,还没有赋予这弱女子的哭声以任何“回报”。孟姜女的故事,让后人一提到她,就会想到她哭倒了长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故事的悲剧色彩,于是人们心中的某种“空虚”得到了弥补或安慰。而《江河水》中的弱女子,在失去丈夫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之后,呈现给人们的只有掩抑不住的悲愤和绝望。
#3$$#%%%%%%%6$
《江河水》乐曲的结尾,不是女主人公哭过之后精神得到片刻的解脱,是哭累了,是泪水哭干了。乐曲结束了,故事无法完结,给人们留下的是对她以后生活的担忧。 www.18art.com
![]() |
黄海怀 |
1962年,黄海怀将东北民歌《江河水》改编为二胡独奏曲,取得成功。在1965年拍摄的电影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以一盲公出卖孙女的悲惨场面,配以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悲愤旋律,深刻地表现了旧社会中国人民的苦难生活。 www.18art.com
1963年5月的第四届“上海之春”首届中国二胡独奏大赛。大赛中,黄海怀演奏的《赛马》和吴素华演奏的《江河水》,引起了轰动。师生不仅同时获奖,还录制了密纹唱片,发行中国。
![]() |
管子 |
主题为起承转合四句。第一乐句旋律色彩暗淡,管子近似人声哭泣的情调,音乐凄凉悲切。第二乐句旋律突发性的十度上起,并两次向上冲击,表现出无比悲愤的情绪。接着第三乐句节奏顿挫。断后即连,似悲痛欲绝,泣不成声。最后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尾部变宫音被强调(以变宫为角),为中段从已羽调式转入同主音徵调式作了准备。 www.18art.com
中段“对仗”式的结构句法,上下呼应。平稳进行的旋律,音乐深沉。
www.18art.com
在经过中段的对比以后,紧接着双管和乐队用强力全奏,犹如强压心头的怒火爆发。这个动力性再现段落,以与前段不同速度、力度和奏法,表现的情绪更为激越。
乐曲引子为由三个乐段组成的散板式乐句,旋律精练、概括、引人入胜。音乐开始,二胡从低音起奏,旋律连续四次四度上扬,有如江潮掀空,又似被压迫者心中的滚滚心潮,迸发出悲愤的情绪。中间旋律跳进至高音,达到了这段曲调的顶点音,加之强有力的弓法回转滑音和滑揉音的强烈效果,音乐迸发出很大的感情冲击力量,宛若惊涛拍岸,表现出劳动人民愤怒的心声。随后旋律分解和弦式下降,引出主题。音乐显现出深沉和压抑的性质,透露出那孤苦妇女无依无靠,走投无路的心境。音乐进行中几处停顿,似哭诉的间隙,又似悲愤的抽泣,预示着一场悲剧的来临。 #3$$#%%%%%%%6$
![]() |
二胡 |
第二段由五个小乐段组成。二胡旋律和扬琴伴奏旋律交替出现,乐句句法采用了对仗的结构,上下呼应的乐句,好似一问一答,或自问自答。音乐在语调表现手法上采用了富有民族特点的同主音转调方法,加深了曲调的感染力。在旋律上与前一段形成了对比的变化。形成了一、二乐段间在调式色彩、音乐形象和音乐情绪上的明显变化。整个乐段为弱力度(mp至pp)进行,乐思为沉思状态。加之演奏上虚虚实实的运弓走指,直音和轻吟慢揉的使用,更加突出了一派凄清荒凉的景象。使人仿佛看到那江边哭诉的妇女内心的隐痛,她思索着,仿佛似询问又像自问,却无处寻找慰藉,她被种种复杂的情绪缠绕着、烦恼着,心中的苦楚无处诉说。
#3$$#%%%%%%%6$
乐曲的第三段旋律,是第一乐段变化再现。曲调以激烈的推进为开始,加之第二乐段情绪的铺垫以及二胡和伴奏乐器在力度、速度上的鲜明对比变化,所以乐曲展现出激愤昂扬的情绪,使音乐曲调由哭诉、沉思一变为愤怒和声讨,表现出激昂、反抗的气质。
乐曲虽然着重表现了劳动人民对黑暗的旧社会、罪恶势力的控诉、反抗,但同时也表达了他们渴望幸福、自由生活的心声。
www.18art.com
(1)左手压揉与稳指相结合。这里压揉不是一种放松状态的揉弦,而是左手手指在弦上增加压力,使音产生较密、较大的波动;而稳指是不产生音波的平直的音响效果。在这个曲子里多数音采用了稳指,“5”和“1”用滚揉,前后两个“6”,第一个用稳指,第二个用滚揉。滚揉的变化处理是本曲极为独特的演奏手法,也是形成乐曲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应该引起注意。
#3$$#%%%%%%%6$
(2)上、下滑音和回滑音的演奏应有棱角,切忌滑音的浮滑与过慢的处理。 #3$$#%%%%%%%6$
(3)运弓力度的对比幅度大。宏观上,第一段和第三段的幅度、力度比较大,尤其是控诉性的第三段,运弓淋漓尽致,一气呵成,从而使乐曲的悲愤情绪得以充分的宣泄。而中段则是用弱的力度来演奏,弓子在弦上的运行,仿佛是久远的声音,时断时续,表现了在江边遥祭丈夫亡魂的妇女在悲痛欲绝的倾诉后默默地若有所思地回想往事,感情含蓄深沉,略有凝滞。此外,在引子的的演奏中运弓有较突出的对比变化。引子是由主题旋律中提炼出来的特性音构成的散板,节奏较为自由,几乎都是由装饰音加较长的托音构成,富有戏剧性,所以,在这里对弓子的力度变化要求很高,应做到丰富,且对比强烈,往往是一弓内力度就极富变化。弓子的力度变化与弓速的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时,为了深刻地表现乐曲的意境,运弓时的气息感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这个曲子中,处理好运弓的变化对表现艺术内涵极为重要。 #$$$$$$$$$$$$$$$$$$$$$$$$%
![]() |
《江河水》 |
![]() |
小泽征尔 |
1、旋律与节奏
旋律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表现手段,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节奏是旋律不可分割的部分,是音乐的骨架,《江河水》凄婉的旋律与独特的节奏生动地刻画出悲剧性的音乐形象,带给人悲剧美的情感体验。引子部分旋律从低音起奏,然后连续四次四度上扬,中间旋律跳进至高音“6”,然后旋律连续下行,音乐呈现出深沉、压抑的性质,透露出可怜的妇人哀伤、无助的心境,旋律进行中出现几处停顿,似断断续续的哭诉,抽泣,预示着悲剧人生的开始。乐曲第一部分开始乐句旋律呈波浪式起伏,犹如低声的倾诉,音调凄凉而悲切;第二乐句旋律以十度大跳,表现出极度的悲愤、激动;第三乐句节奏抑扬顿挫,似句句血泪,表达出妇人的撕心裂肺、悲痛欲绝;最后的再现乐句加了一小节扩充,首尾呼应的同时,又显得痛苦无奈而意味深长。
2、调式
调式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之一,不同的调式由于音程结构不同,会造成音响色彩的差异,从而营造出不同的情绪效果。乐曲第二部分音调平稳,采用了富有民族特色的同音转调方法,由第一部分的激越的A羽转入暗淡的A徴,同主音转调使它和第一部分形成调性色彩的对比,好似如梦如痴,百思不得其解,茫然无奈。
#$$$$$$$$$$$$$$$$$$$$$$$$%
3、速度与力度
乐曲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但是速度和力度与第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乐曲展现出激动、愤怒之情,音乐由哭诉、沉思变成愤怒的声讨和激昂的反抗,极大地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
4、音色
《江河水》五十年代初经加工整理成为一首双管独奏曲,六十年代初由黄海怀移植为二胡独奏曲后流传更为广泛。不论是作为双管独奏曲,还是作为二胡独奏曲,《江河水》都能展示其惊天地泣鬼神的独特魅力,与双管和二胡这两件乐器独特的音色是分不开的。双管是一种加哨子的管乐器,由两支形制完全相同的管并列在一起构成,演奏时,两支管子同时发音,高音区激越嘹亮,中音区柔和圆润,近似人声呜咽哭泣。以双管演奏《江河水》能充分发挥其近似人声的特殊的音色,逼真地表现出乐曲的痛苦、哀伤,凄凉、悲愤。二胡是民族乐器中最具特色的乐器,其音色有着明显的忧伤、哀愁,具有令人难忘的感染力。以二胡演奏《江河水》,区别于双管,它更加深沉、细腻,它那种内敛的忧伤和凄美,更加痛彻心肺。因为它甚至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伏案痛哭,并道出:《江河水》拉出了人间悲切!当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还离不开传神的二度创作。《江河水》的悲剧美同样体现在演奏家的高超演奏技艺之中。闽惠芬演绎的《江河水》无疑是最优秀的代表。著名二胡演奏家闽惠芬的演奏,完全是将身心与胡琴和为一体,用生命去演奏,时而幽咽呻吟,时而满腔悲愤,时而柔情诉说,时而长歌当哭,似乎要将所有的生死苦痛全部诉诸那把二胡之中,其感染力之强叫人肝肠欲断,裂人心肺! #3$$#%%%%%%%6$
#$$$$$$$$$$$$$$$$$$$$$$$$%
![]() |
《江河水》 |
www.18art.com
闵惠芬 | 二胡 | 管子 | 揉弦 | 滑音 | 辽南鼓乐 | 扬琴 |
#$$$$$$$$$$$$$$$$$$$$$$$$%
[1]、《二胡经典(下册)》 吴红非 主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2]、金色风铃曲谱网
#3$$#%%%%%%%6$
[3]、《听<江河水体>验悲剧之美》 田凤莲 《广播歌选》2007年02期 #$$$$$$$$$$$$$$$$$$$$$$$$%
[4]、《试论<江河水>的演奏》 白如雪 《集宁师专学报》第二十八卷第一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