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
木鱼,蒙古、纳西、藏、汉等各族敲击体鸣乐器。原为佛教“梵吹”(宗教歌曲)的伴奏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佛教寺院和民间乐队中。木鱼历史久远,很早就随佛教传入中国,一直在寺院中应用,为佛教法器,用于聚集僧众和诵经之中。在僧众中流传。
www.18art.com
#3$$#%%%%%%%6$
乐器名称:木鱼(Wood Block或Two Tone Block)
www.18art.com
木鱼
结构组成:多用桑木或椿木制作,体高约5至15厘米,中空。演奏时用小木槌敲击发声。
乐器特色:属于体鸣乐器族。发音清脆、响亮,节奏感强。木鱼为历史较为久远的中国传统打击乐器,源于佛教,最早用于佛教“梵呗”(一种佛教歌曲)的伴奏。后来传入民间。
其他:为中国民族乐队中必备的打击乐器,通常成套使用(现行的成套木鱼为大小不等、音高不同的一组木鱼)。
#$$$$$$$$$$$$$$$$$$$$$$$$%
木鱼,蒙古、纳西、藏、汉等各族敲击体鸣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佛教寺院和民间乐队中。 历史久远,木鱼很早就随佛教传入我国,一直在寺院中应用,为佛教法器,用于聚集僧众和诵经之中。 www.18art.com
僧众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远在汉朝时期,皇帝派慈光大师和两个僧徒去西天 取经,历尽千辛万苦,在取经归途中,乘船渡海之时,突然风浪大作,一条恶鱼张着大口朝 船扑来,船头上的经书被大鱼一口吞掉,两僧徒跃身入海与大鱼搏斗,结果了大鱼性命并将 它拖上船头。刹时间,风平浪静,阳光灿烂,大鱼身躯化为污水流入大海,只剩下鱼头摆在船头上。慈光师徒带着大鱼头返回佛寺,为了讨还经卷,每天敲打大鱼头口念“阿弥陀佛 ……”。日复一日,大鱼头被敲得粉碎,后来只好照着大鱼头的模样做了个木头的,天天敲 打。就这样,敲木鱼诵经成了佛家的习惯。
#3$$#%%%%%%%6$
木鱼,打击乐器。原为佛教“梵吹”(宗教歌曲)的伴奏乐器。明王折《三才图会》:“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今释氏之赞梵吹皆用之”。清代以来流行于民间。
#$$$$$$$$$$$$$$$$$$$$$$$$%
木鱼 |
www.18art.com
木鱼大小不一,音高不同。寺庙中使用的大型木鱼,正面圆径约40厘米,最大的达85厘米以上。
小型木鱼圆径仅4厘米,只在佛教法事“绕莲”(绕佛堂)时应用。经常使用的中型木鱼有五种,圆径7—16厘米。多用桑或椿木制作。在民族乐队中,备有音高不同、数量不等的成套木鱼,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排列组合,常用于轻快活泼的乐曲中,有时可独奏简短的乐句,或用来模仿马蹄声的音响效果。木鱼是广东地区曲艺“木鱼歌”的击节乐器。
#$$$$$$$$$$$$$$$$$$$$$$$$%
关于“木鱼”之名,最早见于唐代高僧怀海禅师所撰《敕修清规》之中:“木鱼,相传云, 鱼昼夜常醒,刻木像形击之,所以警昏情也。”据此,木鱼当为佛门僧侣所创制,有警示僧众昼夜不忘修行之意。此前,相传木鱼的前身乃是一种称为“木扑”的简单木块,后才刻为鱼像,称作木鱼。因不入宫廷音乐,故历代正史不载。木鱼在佛教中常用以伴奏“梵吹”( 宗教歌曲),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明代王圻《三才图会》载:“木鱼,刻木为鱼形,空其中,敲之有声。……今释氏之赞梵吹皆用之。”明代以来,流行于民间,用于说唱木鱼歌和昆曲伴奏。清代李斗《扬州画舫录》载,当时剧场里所用的乐器中就有木鱼。后来又逐渐在歌舞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应用。目前,木鱼除在佛教、道教音乐使用外,还广泛用于各种形式的器乐合奏和乐队中。 木鱼用木料雕刻而成,形制有长鱼形和团鱼形两种。规格不一,尺寸有别,用途也各不相同。 #$$$$$$$$$$$$$$$$$$$$$$$$%
木鱼大小不一,音高不同,最大的面径达40厘米以上,最小的有如婴孩拳头。经常使用的有五种。其尺寸分别为:大木鱼16厘米,二号木鱼13厘米,三号木鱼11厘米,四号木鱼9厘米,小木鱼7厘米。大木鱼多使用桑木或格椿木制作,小木鱼常用檀木或红木制作,以选用干燥、无大疤节和无劈裂的木材为好。外观应对称,涂漆均匀,发音要宽厚。
#3$$#%%%%%%%6$
木鱼用木料雕刻而成,形制有长鱼形和团鱼形两种。规格不一、尺少有别,用途也各不相同。用小棰敲击发音,声音短促,音色脆亮,是富有特色的节奏乐器。
长鱼形木鱼 |
木鱼 |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有多种团鱼形木鱼,其中最大者圆径88厘米,木捶长157厘米、直径3厘米、棰头最大直径8.5厘米;最小者圆径4厘米,木棰长17厘米、棰头直径1.5厘米。
#$$$$$$$$$$$$$$$$$$$$$$$$%
木鱼大小不一,通常分为五种;在地方音乐中常用大木鱼和小木鱼,而在管弦乐队中则成套使用。广东音乐使用长方形木鱼。在合奏中有时要使用大小两个木鱼,大木鱼发音低,小木鱼发音高。
在江南丝竹、苏南吹打、浙东吹打和河北吹歌等民间器乐合奏中,多使用小木鱼,它常与拍板一起使用,用拍板击重拍,用小木鱼击轻拍。
在十番锣鼓中,小木鱼是不可缺少的乐器。除用以敲击轻拍外,也将它所发之音,视为主要音色之一。在民族管弦乐队中,常备有音高不同、数量不多的整套木鱼,它们按五声、七声音阶或十二平均律编排成组,多用于配合轻快活泼的曲调,有时也用以敲出简短的独奏乐句,还可用来模仿战马奔驰的音响效果。 www.18art.com
木鱼 |
团鱼形木鱼还在曲艺木鱼歌中应用。木鱼歌又称唱木鱼或木鱼书,是节奏自由的吟诵体说唱,过去多由家庭妇女用广州方言表演,唱时不用吹、拉、弹等乐器伴奏,只用木鱼击之以为节拍。这种民间说唱形式始于明代,广泛流传于广东省广州、南海、番禺、顺德等地。木鱼歌的唱腔后被粤剧吸收为唱腔的—种。长篇曲目有《花笺记》,《荷花史》等,短篇曲日有《琵琶上路》、《楼台会》等。 #$$$$$$$$$$$$$$$$$$$$$$$$%
中国南方弹词系统的曲种。又称摸鱼歌。流行于广东地区。起源于明末,清代以后兴盛。屈大均《广东新语》曾记载其演出盛况。早期木鱼歌都是随编随唱,后来才记录曲词,辗转传抄,或刻印传唱。这种抄本或刻本,名为木鱼书。 #3$$#%%%%%%%6$
木鱼歌虽属弹词系统的曲种,但与苏州弹词不同,没有开篇、诗、词、套数和说白。以后受粤曲、南音和龙舟歌的影响,始插以说白。演唱时用二胡、古筝、琵琶、三弦伴奏,也可用竹板击节。曲调分“正腔”和“苦喉”两种。前者爽朗明快,欢乐喜悦;后者沉郁悲恻,哀怨缠绵。 #3$$#%%%%%%%6$
木鱼书有记载可查的约有500部、4000 ~5000 卷之多。内容良莠杂陈。有从佛经故事和宝卷改编的,如《 目连救母 》、《 观音出世》;有来自小说传奇之作,如《仁贵征东》、《白蛇雷峰塔》等;也有反映现实社会题材的曲目,如描写反美华工禁约的《金山客自叹》、《华工诉恨》,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的《国事诉根源》等。传统曲目以《花笺记》、《 二荷花史 》最为著称。
www.18art.com
1、大唐资料:http://info.datang.net/M/M1437.HTM
2、《中国民族乐器》
3、http://www.chinayueju.net/yjdg/html/?260.html
4、音海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