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鼓
板鼓 |
板鼓的历史较久远。因常与拍板由一人兼奏而得名,并有“单皮”(一面蒙皮)和“班鼓”(过去戏班专用)之称,是我国戏曲乐队中的指挥乐器。是纳西、土家、侗、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纳西族称环鼓,流行于云南、贵州、湖北、湖南 、广西、广东、内蒙古、河北等省区及全国各地。
早在唐代(618~907)就已用于“清乐”中,那时称为“节鼓”。隋唐时期已用于隋九部乐、唐十部乐的“清乐”中,当时称为节鼓。随着明清戏曲艺术的发展,广泛用于昆曲、京剧等地方戏曲伴奏中。清代还称搭鼓,《清朝续文献通考》载:“班鼓,又名搭鼓,音噍急,为各器之领袖,击法甚不易。” #$$$$$$$$$$$$$$$$$$$$$$$$%
随着明、清戏曲艺术的发展。便世代相衍,流传至今,广泛用于昆曲、京剧、评剧、越剧、汉剧、豫剧、河北梆子、山东梆子、陕西梆子、山东柳子等地方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也可以独奏(如苏南吹打中的快板鼓)。它在伴奏或合奏中,常常居于指挥和领奏地位。在京剧音乐中,凡人物出场、角色演唱、剧情变化,除用各种打击姿势及各种击音进行指挥外,还与拍板一起为唱腔打节奏,给锣鼓演奏增加花点,以及烘托舞台气氛和人物形象。 #3$$#%%%%%%%6$
#3$$#%%%%%%%6$
板鼓 |
www.18art.com
板鼓构造独特,音色清脆。随着明、清戏曲艺术的发展。便世代相衍,流传至今,广泛用于昆曲、京剧、评剧、越剧、汉剧、豫剧、河北梆子、山东梆子、陕西梆子、山东柳子等地方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也可以独奏(如苏南吹打中的快板鼓)。它在伴奏或合奏中,常常居于指挥和领奏地位。在京剧音乐中,凡人物出场、角色演唱、剧情变化,除用各种打击姿势及各种击音进行指挥外,还与拍板一起为唱腔打节奏,给锣鼓演奏增加花点,以及烘托舞台气氛和人物形象。
www.18art.com
舞台上的板鼓 |
板鼓用两根竹制的鼓签敲打。主要的演奏技巧有:1、双打。双手持双签齐击或交替击奏鼓面,可快可慢。双签交替击奏(滚奏),可获得强烈而紧张的效果。2、单击。右手单签击打板鼓。3、闷打。左签压住鼓面,右手单击,发出闷声。
将鼓签的尖端斜击鼓面,(即“点签”),发音较柔和;鼓签平击鼓面,(即“满签”),发音较紧张而钢脆。为获取不同的音色,可敲击鼓面不同部位(鼓心比鼓边音色脆、亮)。
板鼓因适用的剧种不同,而在规格上有大鼓膛、中鼓膛和小鼓膛之分。 #3$$#%%%%%%%6$
小膛板鼓,中间的鼓膛直径仅有5厘米,鼓中间高11.5厘米,鼓下口直径23.5厘米,发音高亢脆亮,主要用于京剧和其他地方戏曲伴奏以及器乐合奏,适用范围较广。
大膛板鼓,中间的鼓膛直径10厘米,鼓中间高11厘米,鼓下口直径24.5厘米,发音宽亮淳厚,适于南方的十番鼓使用,可独奏出快鼓段。 #3$$#%%%%%%%6$
中膛板鼓,中间的鼓膛直径8厘米,鼓中间高11.2厘米,鼓下口直径24厘米,发音介于大、小膛板鼓之间,多用于越剧、陕北和山西的地方戏曲伴奏,并在器乐合奏中使用。 #3$$#%%%%%%%6$
板鼓重要的地方要注意保湿,还有收放时要注意别刮到鼓皮,否则会因湿度的变化而把鼓皮拉破。选鼓时该注意木头的部份是不是完整,有没有补过,特别注意木头的部份有没有上漆,若有的话,常是为了盖住修补瑕玼的地方。至于鼓皮的部份,可以把它拿在日光灯下,从下面看看它皮的厚度是否一样,有没有针孔。
1、《中国民族乐器》
2、《乐器》
3、雅虎知识堂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