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摄影师   
[19] 评论[0] 编辑

方为策

(图)作品《蝶恋花》作品《蝶恋花》

方为策,男, 生于1919年 ,贵阳,逝世于1982年3月24日。著名电影摄影师,从事电影摄影工作三十多年。方为策在摄影艺术实践中,注意广泛学习,博采众家之长。用光讲究,影调和谐统一,描绘细腻,追求含蓄委婉的表现方法和深邃的意境,在摄影艺术上追求传统的表现风格。其作品含蓄委婉、意境深邃。代表作有《蝶恋花》 《画中人》等。

www.18art.com

生平简介

方为策,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影师。1919年生于贵州省贵阳市。他幼年曾从师学过钢琴。1932年2月,他因为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而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不久,迫于全国抗战形势和社会舆论,国民党将他释放。出狱后,他参加了党领导的进步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参加学生爱国活动。1938年底,他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 #$$$$$$$$$$$$$$$$$$$$$$$$%

1941年从艺专毕业,进入重庆“中国艺术剧社”,做舞台美术工作,曾任剧社技术组组长、组织组组长等职。1947年,方为策到清华影片公司做摄影助理,从师于老一辈摄影家杨霁民冯四知等人。

#$$$$$$$$$$$$$$$$$$$$$$$$%

从1949年起,方为策先后在北影、新影、长影担任摄影师工作。他拍摄的影片有:新闻纪录片《人民的新旅大》1949年)、《敦煌壁画》(1950年)、《画家齐白石》(1951年)、《成渝铁路》(1952年)、《月全蚀》(1952年)、《全国民间美术工艺》(1953年)、《罗马尼亚部队歌舞团在中国》(1953年)、《日本歌舞伎在中国》(1953年)、《苏军红旗歌舞团在中国》(1953年)、《走向生产岗位》(1955年)、《北京风景》(1956年)、《东北三省贫下中农代表会》(1960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1973年)等;舞台艺术片和故事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1954年)、《寻爱记》(1957 年)、 《画中人》 (1958 年)、《换了人间》(1959 年)、 《满意不满意》 (1963 年)、《红管家》(1964 年)、《好媳妇》(1964 年)、《传枪记》(1965年)、《向阳院的故事》(1974年)、《蝶恋花》(1978年)、《排球之花》(1979年)等。

#3$$#%%%%%%%6$


方为策由于身体多病,影响了他的创作活动。但他仍然坚持学习,了解和熟悉国内外电影摄影的动向,决心再拍出几部好影片来。1982 年 3 月,方为策在重病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24日病逝。1919 年生于贵州省贵阳市。他幼年曾从师学过钢琴。1932 年2 月,他因为参加进步学生运动而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不久,迫于全国抗战形势和社会舆论,国民党将他释放。出狱后,他参加了党领导的进步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参加学生爱国活动。1938 年底,他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1941 年从艺专毕业,进入重庆。“中国艺术剧社”,做舞台美术工作,曾任剧社技术组组长、组织组组长等职。 #3$$#%%%%%%%6$

艺术风格

方为策在摄影艺术实践中,注意广泛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他用光讲究,影调和谐统一,描绘细腻,追求含蓄委婉的表现方法和深邃的意境,在摄影艺术上追求传统的表现风格。例如《蝶恋花》这一部彩色舞台艺术片,虽然创作上有很多问题,但方为策的摄影是有特色的。他使用的虽然基本上是传统的摄影手段,但运用得十分精细,每场戏、每个镜头,从角度构图光影色彩、气氛渲染、摄影机运动等各方面,都精雕细刻。杨开慧烈士出场的镜头,他将背景处理成冷色,用一道逆光加强杨开慧撑着的红伞的亮度,不但与背景形成强烈对比,也给杨开慧身上带来一层暖色,含蓄地表明了共产党人如同黑暗中的火种。

#3$$#%%%%%%%6$



他很注意对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突出立体感质感。方为策在处理背景空间时,重视镜头焦距和变焦距的应用,注意画面立体空间的构成。他一般把背景处理在景深范围之内,让其实而可见。用电影摄影的表现形式,最大限度地把具有空间与时间领域,具有动向表现、动向发展的现实生活展现在银幕上,但他又不是以自然主义的观点单纯表现立体空间,而是为剧情内容和塑造人物服务。杨开慧在狱中独舞的一场戏,他用一道强光把铁栅栏大门的影子打在地上,监狱里的调子是低沉的。杨开慧在被强光照亮的地面上独舞,前景是监狱铁栅栏的投影,形成一条条黑色的线条。这样的处理,不但空间立体感强,而且暗示了敌人的黑暗势力暂时还很猖狂,表现了杨开慧烈士坚贞不屈、顽强斗争的精神。
#3$$#%%%%%%%6$


方为策对中国传统绘画了解很深,喜爱八大山人郑板桥的作品,并受到很大影响。他拍摄的《画中人》,就带有较浓的浪漫主义色彩。影片中的山谷、溪水、古树、村庄、房舍,在影调和色彩上都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象蒙上了一层柔和的轻纱,仿佛仙境一般,充满诗情画意。
#$$$$$$$$$$$$$$$$$$$$$$$$%

#$$$$$$$$$$$$$$$$$$$$$$$$%

成就
(图)导演:陆建华 编剧:陆建华摄影:方为策 贾守信 导演:陆建华 编剧:陆建华 #$$$$$$$$$$$$$$$$$$$$$$$$%
摄影:方为策 贾守信
1947年,到清华影片公司做摄影助理,从师于老一辈摄影家杨霁民冯四知等人。从1949 年起,先后在北影、新影、长影担任摄影师工作。拍摄新闻纪录片十余部,其中有《人民的新旅大》 (1949年)、《敦煌壁画》(1950年)、《画家齐白石》(1951年)、 《月全蚀》 (1952年)、《日本歌舞伎在中国》(1953年)、《走向生产岗位》(1955 年)、 《北京风景》 (1956年)、《东北三省贫下中农代表会》(1960年)、《全国中学生运动会》(1973年)等。1954年,拍摄舞台艺术片《梅兰芳的舞台艺》 。1957年起,拍摄故事片《寻爱记》 1938 年底,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
拍摄影片
(图)画中人剧照作品《画中人》

《人民的新旅大》 (1949 年)

#3$$#%%%%%%%6$

《敦煌壁画》 (1950年)

www.18art.com

《画家齐白石》 (1951 年)

#$$$$$$$$$$$$$$$$$$$$$$$$%

《成渝铁路》 (1952 年)

#3$$#%%%%%%%6$

《月全蚀》 (1952 年)

www.18art.com

《全国民间美术工艺》 (1953 年)

www.18art.com

《罗马尼亚部队歌舞团在中国》 (1953 年) www.18art.com

《日本歌舞伎在中国》  (1953 年) #3$$#%%%%%%%6$

《苏军红旗歌舞团在中国》  (1953 年)

#3$$#%%%%%%%6$

《北京风景》 (1956年)

#3$$#%%%%%%%6$

《东北三省贫下中农代表会》 (1960 年)

#$$$$$$$$$$$$$$$$$$$$$$$$%

《全国中学生运动会》 (1973年) www.18art.com

《梅兰芳的舞台艺术》 (1954 年)

#3$$#%%%%%%%6$

《走向生产岗位》 (1955 年) #$$$$$$$$$$$$$$$$$$$$$$$$%

《寻爱记》 (1957 年) #$$$$$$$$$$$$$$$$$$$$$$$$%

《画中人》 (1958 年)

www.18art.com

《换了人间》 (1959 年) www.18art.com

《满意不满意》  (1963 年) #$$$$$$$$$$$$$$$$$$$$$$$$%

《红管家》 (1964 年) www.18art.com

《好媳妇》 (1964 年)

#$$$$$$$$$$$$$$$$$$$$$$$$%

《传枪记》 (1965 年) #$$$$$$$$$$$$$$$$$$$$$$$$%

《排球之花》 (1979 年)

#$$$$$$$$$$$$$$$$$$$$$$$$%

个人评价

方为策从事电影摄影工作三十多年,一直勤奋好学。1954年,他曾专门跟苏联电影摄影师邦柯夫列夫学习彩色摄影技术。平时,他十分注意文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他对中国古典文学尤其对唐诗宋词有着特殊的兴趣,并做过认真的研究,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3$$#%%%%%%%6$

方为策在摄影艺术实践中,注意广泛学习,博采众家之长。他用光讲究,影调和谐统一,描绘细腻,追求含蓄委婉的表现方法和深邃的意境,在摄影艺术上追求传统的表现风格。

www.18art.com

参考资料

[1] 电影网 http://movie.c1895.com/pl/p01328368/biography.html #3$$#%%%%%%%6$

[2] 中国影视资料馆 http://www.cnmdb.com/name/46730/ www.18art.com

[3] 悠视网 http://person.uusee.com/220/77/2008041510240528620_2.htm www.18art.com

附件列表


19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斯潘塞·图尼克    下一篇 方苏雅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