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
《书谱》
www.18art.com
正文
![]() |
《书谱》 |

自汉末魏晋以来,中国出现许多讨论书法艺术的著作,但大多是一些片断的言论,而且常常偏于书体、技法的探讨和对书法的评论。《书谱》第一次较为系统而集中地从美学上分析、论述了书法艺术的实质特征,对中国古代美学有所丰富和发展,在中国书法史上有重要影响。
#3$$#%%%%%%%6$
《书谱》论书,推崇东汉张芝(?~约 192)、三国魏钟繇(151~230)、东晋王羲之(321~379)和王献之(344~386)父子,特别是王羲之。这是唐初以来带有普遍性的看法。在美学上,《书谱》既不脱离儒家对文艺的一般看法,同时又深受道家和魏晋玄学的影响,对书法美的实质有超越前代的认识和见解。它充分地强调了书法表现个性情感的
![]() |
《书谱》 |
在审美的趣味、理想上,《书谱》明显地赞赏魏晋时期所追求的“风神”、“闲雅”之美,但又十分强调“众妙攸归,务存骨气”,并把“骨气”置于单纯的“遒丽”、“妍媚”之上,表现出赞赏唐代重视风骨刚健之美的新倾向。此外,《书谱》还就“平正”与“险绝”的关系提出了看法,主张“险绝”最后须复归于“平正”,但不否认“务追险绝”的必要性。这种看法,同样表现出赞赏唐代书法从“险绝”之中求美的新倾向。 #3$$#%%%%%%%6$
《书谱》墨迹的著录始见于宋《宣和书谱》。自宋至明清,翻刻摹写之本为数众多。除上石的刻本和摹本而外,宋陈思《书苑菁华》著录了全文,以后明清刊印的论书法的重要著作大都收入。其中以明王世贞所编《王氏书苑》的本子较为通行。
www.18art.com
配图
#$$$$$$$$$$$$$$$$$$$$$$$$%
相关连接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