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石》
#3$$#%%%%%%%6$
国学大师。兼为文字学家、文学家、史学家、书法家、艺术家。於古文字、声韵、训诂、群经、史籍、诸子百家、佛典、道藏、金石、书画之学,以至辞赋、诗歌、词曲、小说、戏剧,无所不通,尤以古文字学、书学、楚辞、杜诗、文学史最为精到。 #$$$$$$$$$$$$$$$$$$$$$$$$%
1888年生于南京。少承家学。1909年毕业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该校曾先后更名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曾师从李瑞清、陈三立、曾农髯、陈散原、郑大鹤、王静安、沈曾植等人。1910年,与同学杨仲子之妹杨秀英结为伉俪。一生长期执教,曾在明智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西北大学、四川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原校址在重庆白沙镇新桥)等校任教,历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兼国文部主任,云南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金陵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国立东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与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与文学院院长,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
www.18art.com
#$$$$$$$$$$$$$$$$$$$$$$$$%
胡小石一生著作等身。早年所著《中国文学史讲稿》上编,取“一代有一代之胜”观点,阐述中国文学演变,颇具卓识,后来的文学史家冯沅君、陆侃如、刘大杰的著述均受其启发。对楚辞之学,综合旧闻,择善而从,独创新说。著有《远游疏记》、《楚辞郭注义证》、《楚辞释名》、《离骚文例》、《屈原与古神话》、《楚辞札记》(未定稿)、《甲骨文例》、《读契札记》、《金文释例》、《齐楚古金表》、《声统表》、《广韵正续》、《说文部首疏证》、《江津方言志》等。书法著作,体系完备,论点精辟,除《书艺略论》外,尚有《中国书学史》未能完稿而卒。此外,论文、札记尚多。小石逝世后,南京大学曾组织遗著整理委员会。不久后,因“文化大革命”开始,遗稿墨迹受到很大损失,《中国书学史》(未完稿)下落不明,零散遗稿丧佚殆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整理委员会恢复工作,已整理出版的有《胡小石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共收论文14篇,内容包括古代神话、楚辞、杜诗、文学史、书法、古器物考订等。诗词存稿原分6卷,为《磐石集》、《硖林》、《无同沙语》、《蜩楼草》、《东风堂》、《夏庐长短集》,只搜集到250余首,不及原存之半,已集为《顾夏庐诗词钞》印入论文集。《论文集》二集在编辑中。
#$$$$$$$$$$$$$$$$$$$$$$$$%
梅庵先生的传人
胡小石1906年9月考取两江师范、学堂预科,翌年2月插班入农学博物分类科。一次,学堂监督李瑞清(号梅庵,又号“清道人”)亲自出题测试,题目撷自 《仪礼》。胡小石父亲胡季石出于清末著名学者刘熙载门下,家学甚厚,胡小石五岁即读《尔雅》,对张惠言的《仪礼图》也研学多遍,因此胸有成竹,一挥而就。 梅庵先生发现学农博的学生中居然有一弱冠少年能作有关《仪式》的文章,大喜过望,青睐有加,并亲自在课余授其传统国学。 #3$$#%%%%%%%6$
梅庵先生精于碑学,是清末享有盛名的大书家,胡小石得其指点,始学北碑《郑文公碑》和《张黑女墓志》,於《郑》取其坚实严密,於《张》取其空灵秀美,从此笔力沉着,书艺大进。
1917年,胡小石经梅庵先生介绍,到上海任明智大学国文教员。翌年1月,应邀到梅庵先生家当塾师,一方面教其弟侄经学、小学及诗文,一方面又师从梅庵先生及与梅庵过从甚密的晚清老宿沈曾植、郑大鹤、王静安、曾农髯(熙)等,学帖学、金石文字学及书画、甲骨学等。
www.18art.com
1920年秋,梅庵先生病逝,胡小石与梅庵先生同乡挚友曾农髯共理丧事,将其遗体安葬于南京城郊牛首山雪梅岭罗汉泉,墓旁植梅300株,筑室数间,名“玉梅花庵”。 #3$$#%%%%%%%6$
胡小石尝云:“此三年(1918-1920)中,受益最大,得与梅庵先生朝夕晤谈,小学、经学和书艺能不断深造……”。后人评胡小石“近得梅庵北派之真 髓,兼受农髯南派之薰沐,远绍两周金文之异变,秦权诏版之规范,汉简八分之宽博……虽师从梅庵,但能得其所失,补其所缺,实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胡小石 先生却始终缅怀师情,谨遵师教。50年代中,当时为研究生的周勋初先生曾问胡:“先生的书艺和梅庵先生相比,又当何如?”胡小石先生立即惶悚地说:“先生 书通各体,我只能得其一端而已。”还有一次,胡小石带几个研究生在馆子里聚餐,旁边一席有两位正对“清道人”的一幅画妄加评议,胡小石听后忿忿不平,脸上 露出鄙夷不屑之神色,似乎在说:“凭尔等也配议论我先生的书画?!”其尊师、爱师之情,由衷而发。
www.18art.com
胡小石一生敬仰梅庵先生,每年逢梅庵先生忌日,必定素食;至清明节必亲赴牛首山扫墓。抗战后几经战乱,李墓竟无迹可寻。解放后,胡小石曾让学生侯镜昶代 为寻访,但遍访未果。直至70年代末,侯教授才找到李瑞清墓园,益撰文“清道人其人其墓”,记述李瑞清的生平、成就及他与胡小石之间绵长的师长情谊。 #3$$#%%%%%%%6$
#3$$#%%%%%%%6$
与李大钊友情甚笃
www.18art.com
胡小石无党无派,早年很少介入政治活动。但他为人真诚、正直,中年身处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自然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深恶痛绝,同时为百姓、社稷的命运常怀忧虑,因而也就自然接近那些忧国忧民的共产党人和民主、进步人士。
#$$$$$$$$$$$$$$$$$$$$$$$$%
www.18art.com
1920年11月,胡小石离开上海北上,受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之聘,任该校教授兼国文部主任,与同在该校执教的李大钊先生相识。李大钊与国文系师生专 门欢迎胡小石并合影留念。胡小石与立志“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李大钊十分投缘,过从甚密,晚上常常步行去石驸马大街后宅李大钊家中闲谈。胡小石曾对 其女弟子程俊英说:“守常兄是一位爱国爱民的学者,他整夜伏案写文章,想用马克思理想的共产主义救中国,达到世界大同的境界,我钦佩他,欢喜他,他是我的 一位益友。”
www.18art.com
有一次,北京高校师生发起“索薪运动”,李大刊、胡小石都参加了,大家围在新华门外 抗议当局拖欠教师薪水,吁请派员解决问题。但半天无一名官员出面会见。李大钊义愤填赝,振臂高呼,突然因悲怆过度而昏厥在地。站在他身旁的胡小石极度震 惊,多少年后言及此事,仍为李大钊的赤诚与义愤而感叹不已,他说:“守常兄平时极为温和,想不到他那天反应会这么激烈。”
www.18art.com
1922年7月,胡小石辞职南返。女高师大部分留京的毕业生与第二届国文部的部分同学,请李大钊先生作陪,欢送胡小石,并在学校大礼堂前假山上摄影留念。胡小石手捧一束鲜花,站在中央,李大钊先生立其旁,其余师生分立于前。
#3$$#%%%%%%%6$
1924年胡小石出任金陵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不久,李大钊南下广州途经南京,曾专门下车,登门拜访胡小石。1927年4月,李大钊先生慷慨就义,噩耗传来,“先生哀之甚至,其后辄形诸梦寐”(曾昭燏《南京大学教授胡先生墓志》)。 #3$$#%%%%%%%6$
#$$$$$$$$$$$$$$$$$$$$$$$$%
拒绝为蒋介石书写寿序
#$$$$$$$$$$$$$$$$$$$$$$$$%
“九一八”事变后,胡小石目睹外患日深、民不聊生,常有愤世嫉俗之语。他曾在《杂诗》中怒斥“狐狸亦当道,安问豺与狼?”并感叹“万哀天地夜,阖眼倘我 存”。1939年胡小石一度兼任云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在昆明期间与楚图南等人过从甚多,还结识了思想进步的工商企业家郑一齐,郑赠送胡小石一批进步书籍。 1940年1月,胡小石离开昆明回重庆中央大学,途中遭特务搜查,郑一齐所赠进步书刊被悉数没收,胡小石也被列入特务监控的黑名单之中。
#$$$$$$$$$$$$$$$$$$$$$$$$%
1946年,国民党为蒋介石六十寿辰祝寿,朝野各色人等竞相效忠,或撰颂辞,或献九鼎。当时有一“民意机构”派人与胡小石商洽,许以重金酬谢,请他为蒋 介石六十寿辰书写寿文。此举一箭双雕,其一因为胡小石已是“民国最高学府”中央大学最负盛名的学者之一(系“部聘教授”),且金石书画、诗词曲赋无所不 通;其二是因为胡小石无党无派,与政治素无姻缘。请他写寿文,既有文气,又具“民意”。然而当来人刚刚说明来意,胡小石即一口回绝。来人情急之下,脱口反 问:“前时美军将领史迪威逝世,那次公祭典礼上的祭文,不是由先生写作的么?”胡小石当即回答:“史迪威将军来中国帮助我们抗战,所以我才为他写祭文。再 说,我只会给死人写祭文,不会替活人写寿文。”来人闻之变色,悻悻而去。
www.18art.com
#3$$#%%%%%%%6$
民初著名书法家衡阳曾家髯(熙)先生对胡小石曾有一评价曰:“其为人孤峻绝物,苟非所与必面唾之,虽白刃在前不顾也。及观其事师敬友则循循然,有古人风。”信哉此言!
#$$$$$$$$$$$$$$$$$$$$$$$$%
临危受命 风骨凛凛
#3$$#%%%%%%%6$
1947年5月,中央大学爱国学生率先发起“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斗争。胡小石同情和支持进步学生的爱国运动。他的研究生刘溶池是“全国研究生联 谊会”的领导成员,胡小石提醒青年学生要注意策略,通过记者招待会等形式吁请社会舆论支持。国民党当局残酷镇压学生运动、酿成“五•二○”惨案后,胡小石 又与其他中大进步教授一起,公开发表宣言,抗议当局之措置,营救被捕青年学生。
#3$$#%%%%%%%6$
#3$$#%%%%%%%6$
蒋介石不久即颁布《全国总动员令》,进一步扩大内战,向解放区发动猖狂进攻。胡小石为刘溶池题写了“化大炮为纸鸢”六个行书字,表达他反内战、盼和平的迫切心愿。
#3$$#%%%%%%%6$
1948年底1949年初,国民党军队接连溃败。行政院下达“国立院校应变计划”,企图强迫中央大学南迁广州或厦门或台湾,遭到中大教授的强烈反对。1 月21日,校务会议作出“以不迁校为原则”的决议。27日,中大校长、训导长、总务长三人弃职而去;31日,教授会投票选出梁希、胡小石、郑集、欧阳翥、 张更、蔡翘、刘庆云、吴蕴瑞、楼光来、吴传颐、刘敦桢11名委员和李旭旦、张江树、宗白华、钱钟韩等人为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大校务维持会”,胡小石临危受 命,与森林系教授梁希、生物系教授郑集一起被推为常务委员,主持校政。
www.18art.com
#$$$$$$$$$$$$$$$$$$$$$$$$%
校务维持委员会成立后,即 向李宗仁政府提出“撤查校长周鸿经”、“拔发应变费及粮食”、“释放被捕学生”等三项要求。胡小石与梁希、郑集等多次赴总统府交涉。当时的教育部长陈雪屏 亲自出马,一方面在中央饭店宴请校维会成员,再三强调“不派校长,由校维会治校,在大学史上查不出根据”;另一方面,又试图以“出任中大校长”利诱胡小石 先生。胡小石风骨凛凛,严词拒绝,并在全校师生大会上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
#3$$#%%%%%%%6$
4月1日,中央大学等 10所专上学校六千余学生举行了“争生存、争和平”的请愿游行,胡小石为保护青年学生,坐一辆吉普车紧跟在游行队伍后面。学生队伍先后在大中桥和总统府遭 到预先埋伏的警察和淮海战役败退回京的国民党军官的毒打。胡小石和刘庆云、张江树、吴传颐四位教授不避艰险赶到现场,也遭暴徒围追,胡小石及时进入总统府 门房躲避,才免遭不测。
www.18art.com
4月11日,南京各大专院校分别在中央大学、金陵大学、政治大学为“四•一”惨案中牺牲的烈士举行追悼会。胡小石先生亲致悼词。他所撰写的两幅挽联,悬挂在礼堂南面墙上,分别痛挽死难的物理系学生程履绎和电机系学生成贻宾。其中一幅挽联为:
www.18art.com
#$$$$$$$$$$$$$$$$$$$$$$$$%
你死,死得好惨,惨无人道;
www.18art.com
我哭,哭不出来,来悼英灵。
#$$$$$$$$$$$$$$$$$$$$$$$$%
4月23日,百万雄师,挥戈南下,南京喜迎解放。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胡小石欣然出任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员,兼任文学院院长。
《胡小石》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