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海楼
![]() |
玉海楼概貌 |
www.18art.com
![]() |
玉海楼 |
#$$$$$$$$$$$$$$$$$$$$$$$$%
玉海楼含孙诒让故居和百晋斋,原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其三面环水,前后两进。西为百晋斋、丁字廊、颐园,园内种植白莲。孙诒让故居,前后三进,北为后花园。整座建筑集藏书楼、民居和私家园林于一体,具有浓厚的浙南官宦宅第特色。 #3$$#%%%%%%%6$
孙氏父子敬慕南宋学者王应麟,故取其巨著《玉海》作为楼名,以示藏书“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玉海楼台门石额“玉海楼书藏”为礼部侍郎顺德李文田书,石联“玉成桃李,海涌波澜”为郭沫若题。玉海楼当时藏书八、九万卷,以多名家批校本、多孙氏父子手批校本、多瓯越乡邦文献而闻名于世,订有《藏书规约》16条,管理严格。后来古籍渐有散失。历年来,不断征集流散在外的古籍以及文物、字画,并开辟孙诒让纪念馆、民俗文物陈列室和举办展览。现藏书3万多册,其中珍善本4千册。而今河畔古树苍翠,庭院幽静,吸引着海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纷至沓来,国家领导人郭沫若、田家英、许嘉璐等前来视察或惠赠题词。1996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6$
玉海楼左临湖滨公园,与绿荫蔽天的古榕遥相辉映;三面环以池塘,前后凡两进,面阔各五间,楼有廊,前后相通。大门有清李文田书“玉海书藏”匾,左右嵌以郭沫若书的“玉成桃李”、“海涌波澜”青石联;前后厅堂分别悬以郭沫若和潘祖荫书的“玉海楼”匾额。楼西首有“园厅”名“恰受航”,取杜甫“小航恰受两三人”诗意;又称“百晋陶斋”,厅前有园曰“颐园“,相传毁,园有荷花池,年年盛开。 #3$$#%%%%%%%6$
玉海楼原有图书八、九万卷,均系孙氏父子恣意搜求所得,其中多乡帮文献、珍籍善本。孙诒让卒后,善本图书多归杭大收藏。
#3$$#%%%%%%%6$
建国以来,玉海楼经多次整修,目前已渐复旧观。自从文物馆驻内办公以后,栽松莳花,美化了环境,并征集到大批古籍、字画和文物,经常举办各种展览,供人观赏。 www.18art.com
![]() |
玉海楼 |
孙诒让故居的台门取名为“百晋精庐”,两旁的对联,“颐园松菊,玉海图书”,是孙诒让先生的手迹。孙诒让故居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平面布局由门屋、客厅、正楼三进构成,并用天井分开,排列在同一纵轴线上,左右对称,四柱成间,继承了传统的定例。
![]() |
玉海楼庭院 |
客厅是当年孙衣言、孙诒让接待朝廷命官和高明贵宾的地方,当时两边立着“迥避”、“肃静”旗牌。因为客厅的抬梁结构,往往雕梁画栋,因此也叫花厅,但这里的花厅古朴大方,这也就显示了孙氏是一清平官家。客厅的中堂上悬挂着的这块蓝地金色的大匾额,外框金色云纹,格外醒目,上面写有“兄弟重游泮水,光绪十九年浙江学政陈彝立”。这块匾额讲述的是孙诒让的父亲孙衣言和叔叔孙锵鸣相继考取进士后,过了60年,再重访京都,参加进士相会的盛事。 #$$$$$$$$$$$$$$$$$$$$$$$$%
孙诒让故居的正楼是仿四合院结构形式建造的,前后是楼房,左右是厢房,楼顶龙凤兽,独具浙南大户人家的建筑风格。这里的天井开阔,夏天引来东南风,冬天阳光充裕,花草怡人,生活起居十分舒适。它还有一个后花园,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孙诒让先生在少年时,从乡下潘岱搬进县城,40岁时才搬到这里,他的许多著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如《墨子间诂》、《周礼正义》等。1908年,孙诒让先生逝世后,其家道日渐衰落,玉海楼和故居也作为家产分给他的五个儿子。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文物保护,投入数百万元对其进行七次的保护维修,并在1996年开辟了孙诒让纪念馆、民俗文物陈列室等。 www.18art.com
![]() |
玉海楼外景 |
潘祖荫题此匾为光绪己丑(1889),为玉海楼建成后一年,次年他即谢世。潘祖荫好学,通经史,喜收藏,储金石甚丰,因与孙衣言的关系,早年即对孙诒让有耳闻。如《籀庼居士六日生日寿诗有序》载:“居士少举于乡,不第,未尝试吏,诸公贵人,希识其面,然亦往往闻之。故尚书潘祖荫,翁同龢咸负时望,各愿致诸门而不得”。而孙诒让在写《古籀拾遗》、《古籀余论》对当时新发现的彝器款识进行考证时,不少就得益于潘祖荫的宏富收藏,在写于1903年的《古籀余论后叙》一文中,对学术知交潘祖荫充满了怀念之情。此匾究竟由孙衣言还是孙诒让请潘祖荫题字,后世无法考证。但从匾的款识来看,由孙诒让出面的可能性较大。 www.18art.com
![]() |
玉海楼概貌 |
玉海楼是孙诒让晚年藏书、读书、交游、研学的场所,自1888年其父孙衣言为他建楼至1908年离世,他的活动多以玉海楼为轴心。这20年间,是晚清东西学冲突与融合最为剧烈的时期,各种思潮风起云涌。其间还发生了甲午战争、百日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等重大事件。孙诒让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积极投身兴儒救国,在寻求富国强民道路的实践过程中,将永嘉学派的经世之学传承发展,以达到“振世救敝”和“富强之原,在于兴学”的改良目的。孙诒让以《周礼正义》、《墨子间诂》、《契文举例》三部代表作为线,贯穿其治学一生,玉海楼也就成为他治学、研究和发扬永嘉学派的中心和标志。
#$$$$$$$$$$$$$$$$$$$$$$$$%
鲻山遗址 |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 三垟周氏旧宅 | 圣井山石殿 | 新地里遗址 |
朱贵祠 | 五桂楼 | 圣寿禅寺 | 下菰城遗址 | 南河浜遗址 |
镇海口海防遗址 | 杨氏宗祠 | 老鼠山遗址 | 玉海楼 | 钱塘第一井 |
锦堂师范旧址 | 龚佳育墓 | 泰顺廊桥 | 永昌堡 | 跨湖桥遗址 |
www.18art.com
[1]瑞安新志:http://www.zjol.com.cn/node2/node25/node259/node325/userobject7ai5947.html
[2]中华行知网:http://trip.sotrip.com/tour/newsotrip/sotrip_dest/destination_home/china/zhejiang/wenzhou/yuhailou/collectivity_intro.html?canedit=no #$$$$$$$$$$$$$$$$$$$$$$$$%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