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花厅
![]() |
西花厅 |
简介
![]() |
西花厅 |
#3$$#%%%%%%%6$
#$$$$$$$$$$$$$$$$$$$$$$$$%
布局
自从周恩来住进西花厅,这里始终保持着庄严、幽静、美丽与朴素的风格。
#3$$#%%%%%%%6$
西花厅由前后两个院落组成。前院进门不远处可见一座小假山屏挡住人的视线,茂密而细长的修竹环绕着它。院内自南向北的一条弯曲长廊隔在汽车道西侧,长廊中段设一凉亭,它的南端往西拐到尽头处筑一小巧的水榭,池子里没有放水,也就没有鱼虫水草和莲藕,常年干涸着。如今西花厅院内的房屋、亭子、长廊、水榭等建筑物看来已相当陈旧,但整个院子绿化得很好,树木花草繁茂,修剪整齐,院内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略有一点花草芳香,树上的知了鸣叫不停。 后院的面积不大,是周恩来办公与居住区。一片绿地上满院海棠树,有几棵梨树、桃树和白皮松。周恩来办公室在坐北朝南的正房里,约有3 0 平方米。靠窗面南放了一张办公桌,靠西墙放了三四个书柜,房中间摆了个六七人的会议桌,日常摆放报纸、杂志,除此之外,没有别的任何装饰、摆设。红色的廊柱绿色的窗框,下面的窗户镶着大块玻璃,上面是纱窗再加玻璃窗。每当天空晴朗、风和日丽与温度适宜的时候,打开面向院子的玻璃窗,拉开白色的窗幔使阳光直射进来,室内光线充足,顿时亮堂起来。 前后院通道旁不足十平方米的一个斗室。秘书们都是两人一间,十余平方米,两张办公桌、一个文件柜、一个书架,就已挤得满满的了。周恩来办公室西隔壁有一个稍大些的房间称作“活动室”。室内有一张乒乓球桌子,北侧与西墙根处立着书橱,里边藏书主要是属于文、史、哲类的图书。西花厅的工作人员将“活动室”习惯地称之为“乒乓球房”,或干脆就叫“球房”。打乒乓球是周恩来在办公间隙惟一喜爱的活动腿脚的方式。常有警卫、秘书、医生陪他打球。周恩来右臂肘关节伤残屈曲,活动不方便,加上他已年近古稀,不可能挥拍抽杀,就像董必武同志说的,是打“卫生球”。 西厢房为工作人员办公处,东厢房为临时“客房”,来客作短暂住宿用。工作人员在西花厅10年只见过周恩来的亲侄女周秉德在这里短期住过几次外,未见过别人来住过。 办公室往东是客厅,用现在时髦的说法可称之为“多功能厅”。这儿是周恩来、邓颖超用餐、休息的地方,也是两位主人在此会客、与亲属团聚所在地。邓颖超间或亦在此看电视。由客厅往里(朝东)便是邓颖超的办公室兼卧室。邓大姐卧室隔壁是周恩来的卧室,周恩来卧室的东墙外是一条内走廊,这里有书架,存放一些旧书刊和文史资料类图书。当初设计这条内走廊的人,谅必考虑冬季保温、夏季隔热以及隔音作用。 周恩来卧室内家具陈设极其简单,因为他一进卧室就上床,身后用枕头垫着斜靠在床头继续办公。他睡的是一张普通木床,下面用的是南方人喜爱的棕绷床垫。这很可能同他祖籍是浙江绍兴,生长于江苏淮安,依然保留某些南方人的生活习惯有关。 各房间和卫生间都由内走廊连接出入。走廊出口处是夜间警卫值班室,周恩来进卧室休息后,通向周恩来卧室走廊的门就锁上了,钥匙由警卫员保管。 www.18art.com
#$$$$$$$$$$$$$$$$$$$$$$$$%
满地鲜花
![]() |
西花厅内景 |
#3$$#%%%%%%%6$
规矩
拒修:
#$$$$$$$$$$$$$$$$$$$$$$$$%
周恩来居住在西花厅,一直过着俭朴的生活。这从他居住的房屋及院落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他住进来以后,不许装修与翻新房屋及庭院。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趁总理到广东从化组织阅读、讨论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机会,为了保护和加固建筑物,他们抢时间搞了点简单的内装修,更换了窗帘、洗脸池与浴缸。周恩来回来见了十分生气,将他们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事后,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人员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花那么多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为了此事他两次在国务院会议上作了自我批评。周恩来的这一番话发人深省。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提及装修房屋之事了。 正如陈毅元帅所说:“廉洁奉公,以正治国者,周总理也。”
#$$$$$$$$$$$$$$$$$$$$$$$$%
受批:
在西花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在工作中,不管谁挨了总理的批评,是一般批评,还是严厉批评,批评的事实是否出入,批评的事是否自己经办的,都不要解释、申辩,而是先把批评领回来。总理的批评,一般都是就事说事,说到为止,问明原因,说明厉害,启发你自觉认识。对于他曾经有过交待而没有很好执行的,批评得就重一些。但他从不对哪一个人作整体性或连带其它事进行批评。总理对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是很严格的,批评时也是不留情的。但是,不管对谁的批评,除当事者认真吸取教训外,全室同志都把这种批评作为接受教育、提高认识水平、改进工作的动力。没有哪一个人因挨批评而背思想包袱。总理一向仪表庄重、威严、洒脱。仪表是一个人内在素养的反映,看似一件小事,实际并非小事。作为国家领导人,他代表一个国家的形象;作为一个普通工作人员,往往代表着一个单位的风貌。总理经常是通过工作生活中的一件件具体事,教育着身边的人。
www.18art.com
#$$$$$$$$$$$$$$$$$$$$$$$$%
周总理是我们党的机要工作的创始人和领导者。在战争年代,保守党和军队的机密,往往是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总理对于保密问题,几十年一直极为重视,抓得很紧,建国后,在新形势下也从未放松过,并身体力行。邓颖超在1 9 8 2 年《一个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共产党员》一文中,作了这样的叙述:“保守党和国家的机密,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中、高级干部的神圣责任。恩来同志知道的党和国家的秘密多得很。我们之间仍是信守纪律,他不讲,我不问;我不讲,他不问。我们之间相互保密的事情是很多的。例如,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时,他也向我保密。”“为了保守党的秘密,他的办公室,他的文件保管,都订有极为严格的制度。他身边的秘书凡分工联系哪方面工作的,就看那方面的文件,不允许随便看无关的文件。而对于他们分工范围内的事情,则充分提供条件让他们熟悉业务。即使秘书分工范围内的事情,属于特别机密的,也要等到必须经办时才告诉有关人员。秘书们都说他是‘纹风不透’。凡是写给他的亲启信,按照规定,别人都不能拆。秘书在经手时不慎误拆了,必须立即封好,并在信封上说明,是失手误拆,以后注意。恩来同志的办公室,是他每天工作十几小时的地方,除有关人员外,别人都不得入内,亲属、朋友如不是来谈工作的,也不例外。值班室每日经手的大量文电( 其中有不少绝密级的) 和承办的一切事项,总理的一切活动,可以说都属于党和国家的重要机密。西花厅,可以说就是一个机密保险箱。不仅对外要守口如瓶,在西花厅内,自己工作职责之外的事,也从不议论和打听,严守纪律。周总理的办公室有三把钥匙,他自己随身携带一把,值班室一把,值班卫士一把。值班员是取送清查文件要经常进出,卫士是日常生活服务与安全保卫等所需。总理不在办公室时,其他人员,包括邓颖超、秘书们都不去总理的办公室。总理一般不在办公室接待客人。邓颖超从不翻周总理的文件,也极少到值班室和秘书们的办公室。同志之间也极少互串办公室,除非有工作相商。 周总理对于保密,可说是“慎之又慎”、“严之又严”。西花厅,2 6 年没发生过一起泄密的事,这不能说与周总理的言传身教无关。 西花厅,不仅是中南海的地理坐标和对外名片,其实更是周总理一生的真实写照。
#3$$#%%%%%%%6$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