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让桥
![]() |
豫让桥 |
简介
豫让桥在太原市西南24公里的赤桥村。桥为砂石砌筑,桥上勾栏围护,桥下晋水常流。 春秋末期,晋卿智伯瑶为夺取赵家封地,决晋水以灌晋阳,兵败被诛。家臣豫让为报仇谋刺未成,又漆身毁容,吞炭变哑,趁赵襄子游晋祠之际,怀利刃伏于祠北里许桥下,赵至马惊,仍未刺成。赵执豫让欲杀,豫让写道:“忠臣不忧身之死,明主不掩人之善,愿请君之衣而击之,则虽死无怨矣!”赵怜其义,脱下锦袍,豫让击袍三剑而自尽。后人以豫让血流桥下,因名赤桥,亦称豫让桥,桥侧立有碑记,建有祠宇,祠内奉晋哀公、智伯瑶及豫让坐像。
来历
豫让是晋国人,晋国大臣智伯非常尊宠他,称他为国士。智伯伐赵襄子没有成功,被赵襄子战败身亡。豫让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我一定要为智伯报仇。"他就改名换姓,躲在赵襄子分封的邢邑(即今邢台市)以待时机。
一次他携带匕首,藏在襄子的茅厕中,意欲行刺,被赵襄子发现了。襄子念他忠于故主,是忠义之士,就把他释放了。豫让决心再次行刺,就遍体涂漆,引起满身疮疖,口中吞炭,破坏了自己的嗓音,灭须去眉,改变了自己的容貌,只身潜潜在邢邑之北的芦荡中。有一天,襄子骑马到这里巡游,豫让便藏在板桥下。马到桥头,蓦地惊叫起来,襄子惊呼:"必是豫让行刺!"手下卫士搜索桥下,果然是他。襄子说:"过去你也曾投奔过范氏,后来又投奔智伯,为何单单忠于智伯,给他卖命?"豫让说:"我在范氏、中行氏手下,他们以平常人待我,我所以用平常人的态度对待他们;至于智伯,他以国士待我,我所以用国士的壮举回报他。"襄子叹息了一声,流着泪说:"念你是忠义之士,第一次杀我,我不忌恨,把你放了。这次你又来杀我,我怎好再放你呢?"豫让知道赵襄子是一位宽宏大量的贤明君主,便对襄子说:"我听说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过去你宽赦我,天下没有不称赞的。今天我罪当处死,只请求把你的衣服用剑砍几下,以满足我为智伯报仇的愿望,我便死而无憾了。"襄子即脱下衣传给豫让,豫让奋起举剑,跳起来连砍几下,大呼一声:"我可以到九泉之下向智伯回报!"说完就伏剑自杀了。
住宿
所在地段:陕西省太原市胜利街529号
交通:距离市中心(公里):2
火车站(公里):4
机场(公里):10
展览中心(公里):10
问讯电话:0351-3188888
住宿简介:酒店靠近市中心,2002年11月开业,2005年重新装修,楼高13层,共有客房总数120间套。内设会议室小会议室可容纳30人、大会议室可容纳200人,还设有健身、棋牌、桑拿、卡拉、美容美发、台球、按摩、夜总会等休闲场所,是渡假休闲的好去处。
相关诗篇
豫让桥 ( 唐·胡曾 )
豫让酬恩岁已深,
高名不朽到如今。
年年桥上行人过,
谁解当年国士心。
豫让桥诗 ( 清·殷峄 )
www.18art.com
卧波虹影欲惊鸥,此地曾闻手戡仇。山雨往来时涨涸,岸花开落自春秋。
智家鼎已三分裂,志士恩凭一剑酬。返照石栏如有字,二尽臣子莫经由。
豫让桥游记
![]() |
豫让桥 |
豫让的这些行为使赵毋恤非常不理解,而豫让的解释是:范家、中行家把我当常人,我就平常地侍奉他们;智瑶拿我当国士看待,我理所应当像国士那样报答他。你杀了智瑶,我就杀掉你!这是豫让“士为知己者死”思维逻辑的出发点。
豫让在不归路上前行,一再谋刺均未得逞,最后仍被擒获。于是,在赤桥,上演了一出感人肺腑的历史剧。胜者,雄图大义、简襄功烈,败者,义无反顾、肝胆照人。最后,豫让求得赵毋恤战袍,拔剑三跃击衣之后,自刎以报智瑶。
如用“成者为王败者寇”的理论解读,豫让和荆轲一样,不过是个失败的刺客。但是,太史公司马迁却以“义”字--为知己之义--破天荒地将这位唯一没有明显政治目的的刺客,伙同其他四位一并收进了千古绝作和史家绝唱的《史记》 。
也许,正是豫让的失败成就了他的人格,实现他舍生取义的人生信条,捍卫了自己国士般的铁石誓言,虽败尤荣。历代对执著到不惜牺牲生命的豫让抱有深深的同情,这同情,或许就是他名传千古的主要原因吧。
![]() |
豫让桥 |
当年水灌晋阳的引水渠已由明渠变暗渠,豫让桥饱受战火破坏和大修水利,几经沧桑,残存的桥基、桥座等遗迹应该看得见,但不曾想,竟未留下任何遗迹,真乃失去一道如泣如诉的历史风景。
豫让桥的纪念
有时候想想自己挺傻的,小时候就看过关于豫让的故事,也许是我并没留意主人公的名字,也许是那个吞炭涂漆自毁容貌掩饰形迹来复仇的故事太过惨烈,在有意无意之间不自觉地便淡忘了。无数次听到别人在耳边说起要去豫让桥批发市场,竟一点也没有联想到什么,直到有一天在县电视台的广告上看到“予让桥批发市场”的字样,突然灵机一动被一个不规范简写的名称唤起尘封的记忆。
印象是一个复仇的故事,一个人为了报答另一个生命曾给予的光芒,千方百计地要杀掉那个用智伯尧的头盖骨做饮具的赵襄子。一次不成,二次不中,在自毁容颜都不能达成所愿之时,他恳求赵襄子脱下衣衫让他刺上几下,以偿夙愿。赵襄子成全了他,豫让拔剑自刎,他最后行刺的地方就是豫让桥。
![]() |
豫让桥 |
一个深远的传说,一座古老坚韧的桥,一个在历史中远去的人,留下的是无数后人缅怀的思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人遇我,我故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千载而下,依然锉锵有力,掷地有声。豫让是用生命来完成他的理想,生死得失成败利钝都已置身事外。爱因斯坦说:“人如果能为自身以外的事物而生存,那么就冲破了生命的开端。”
我始终没跑去看那座和传说相关的桥,在和同学的一次谈话中无意里谈及偶尔路过的一座石桥,他说:“你走的那座应该就是豫让桥吧?”可是我始终不能确定,我是否在无意中早已踏过那座寄予着人们无数思忆的桥。与开元寺免费开放时的情形一样,因为找不到同去的游伴,我放弃了一个人去那里缅怀的想法。
发思古之幽情,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始的。我只需要知道邢台有座豫让桥,它想要怀念的那个人和太史公笔下的求义得义的刺客,就是同一个人。
参考资料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