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锣鼓
所属地区: 安徽 · 滁州 · 明光市
#$$$$$$$$$$$$$$$$$$$$$$$$%
遗产编号:II—3
遗产类别:民间音乐
申报日期:2006
申报人/申报单位:滁州市明光市文化馆 #3$$#%%%%%%%6$
遗产级别: 省
“丰收锣鼓”是独有的民族打击乐曲种。发源于明光市潘村镇紫阳南刘庄一带,是流行于皖苏两省,明光、五河、盱眙、泗洪四县的一种民间民族打击乐的艺术形式。 www.18art.com
“丰收锣鼓”在民间孕育而生并繁衍发展。明未清初,“丰收锣鼓”(小五番)的第一代传承人程开学的父亲在民间小戏班做鼓乐手,由于战乱回家务农,又逢荒灾。他就带上家人,手持锣鼓沿途乞讨渡日。
www.18art.com
战乱荒灾过后,回到故里,开始整理鼓谱,并行成了起初的“丰收锣鼓”(小五番)。 www.18art.com
“丰收锣鼓”的乐手不限,少则八至十几人,多则几十人。
www.18art.com
鼓乐器件有:鼓、锣、铙、钹,其鼓谱独特,表演的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变。[1] #$$$$$$$$$$$$$$$$$$$$$$$$%
“丰收锣鼓”的基本特点是:第一,鼓声激扬。看“丰收锣鼓”未见其形,早闻其声,而且声振如雷。传统的配置比例是鼓2锣4铙4钹2。现在的人数扩大,多到几十人,鼓和锣、铙、钹的比例加大,声响效果更加突出。演奏的方法是鼓指挥,锣主奏,铙和钹辅配,交替击打。第二,曲式欢快。“丰收锣鼓”的曲牌,既独立成章,又联结成套,由过去的小五番演进到现在的大十番,番曲分为“番头”“主体”“番尾”三个部分。第三,场面欢快。“丰收锣鼓”演奏多达几十人,配上喜庆的服饰,“V”字形展开,时而迎面打奏,时而交叉击打,站立与蹲坐,跳跃与翻转,场面欢快喜庆。
丰收锣鼓是彭修文、蔡汇泉借鉴中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充分发挥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的一首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的民族管弦乐曲。
该乐曲亦作为中国干扰部份国际广播电台对华短波广播普通话、藏语及维吾尔语等节目所使用乐曲之一。 #$$$$$$$$$$$$$$$$$$$$$$$$%
民族管弦乐曲,彭修文、蔡惠泉创作于1972年。
乐曲借鉴中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加以变化发展,推陈出新,充分发挥中国丰富多彩的打击乐器的表现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
乐曲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引子雄壮嘹亮,主题旋律跳荡,节奏明快,展现了一幅热闹欢腾、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尤其是最后的锣鼓段,以十面锣为主奏乐器,情绪更加热烈高涨。
第二部分以吹管乐器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开始,转入弦乐组和笛子先后演奏的歌唱性旋律,然后笛子与弹拨乐器以轻快的节奏和跳跃的旋律,抒发了人们在劳动时的欢快心情。
#$$$$$$$$$$$$$$$$$$$$$$$$%
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的旋律后,明亮的笛子音色和散板旋律,勾画了一幅优美如画的田园景色;云锣则以柔和的音色和琶音旋律,表现了阳光下的粼粼水波。 www.18art.com
第四部分是全曲的高潮,气势磅礴的锣鼓片段,紧张激烈,表现欢庆丰收的宏伟场面,乐曲在快速强烈的全奏中结束。 [2]
www.18art.com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