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乐器   
[25] 评论[0] 编辑

大镲

大镲
大镲
呈草帽状,直径60厘米两片镲叶分阴阳,演奏时两镲碰击发出巨响。小镲,打击乐器,铜质,直径20厘米。大镲和小镲这两件乐器表示一切修成正果的飞禽在飞动时双翅发出的声响。佛门中有普渡众生的说法,认为世间一切生灵,只要修行积德,皈依佛门,就可修成正果,立地成佛。这既显示勒佛祖的无边法力,叶表明勒佛教不拘一格广结善缘的气度。西方佛中的孔雀明王金翅大鹏尊者即是代表.。
www.18art.com

简介

大镲,圆形(中间突起),制。两面为一付,每面直径约一尺。大镲无固定音高,用一线记谱。 www.18art.com

大镲的演奏技巧主要有:1、双击,两面镲同时碰击,使乐音自然延续。这种击法其发音响亮。2、磨击,两面镲交叉碰击,使乐音自然延续。这种击法音色沙哑。3、闷击,击后立即将两面镲片贴在胸前(即“煞音”),使余音不能延续,使发音短而闷。4、单击,用鼓槌(软、硬槌皆可)敲击一面镲,发音明亮。也可以鼓槌作滚动或闷击。 #$$$$$$$$$$$$$$$$$$$$$$$$%

大镲声音宏亮,多用于合奏和戏剧、歌舞的伴奏。在民间鼓乐演奏中常在乐曲强拍击奏,用法与大锣相近。 #$$$$$$$$$$$$$$$$$$$$$$$$%

大镲音量大而余音长,不宜演奏过密的音型
www.18art.com

历史沿革

大镲
大镲
镲源于西亚,流行于北魏明清后成为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镲:古称“铜镲”、“铜盘”,民间叫做“钹”。是常见的打击乐器。历史久远,表现力强。不仅在民族音乐、地方戏剧、吹打乐和锣鼓乐中使用,还广泛用于各族的民间歌舞和文娱、宣传活动中。
www.18art.com

 
大镲 #3$$#%%%%%%%6$

镲源于西亚,最早在埃及叙利亚,以后在波斯罗马等古国都有流传;在东方,先见于印度,后而中亚,据《北帝书.神武记》记载:钹大约是在公元350年左右,随《天竺乐》传入中国中原#3$$#%%%%%%%6$

6世纪初期,铜镲在北魏民间已很流行,并很早就在梵乐中使用。镲在隋代九部乐中,已用于天竺西凉龟兹安国康国五乐中。

www.18art.com

到了唐代,十部乐中有七部用镲,尤其在燕乐中,还有正铜镲与和铜镲之分。在敦煌千佛洞的隋唐壁画和成都五代前蜀皇帝王建墓的乐舞石刻中,已绘有敲击铜镲的人像。明、清之际,镲是昆曲等地方戏剧中的伴奏乐器。 

#$$$$$$$$$$$$$$$$$$$$$$$$%

外形结构

大镲
大镲
镲由响铜制成,构造简单。镲在地方音乐及管弦乐队中应用广泛,在少数民族中亦相当流行。
#3$$#%%%%%%%6$

镲的构造简单,镲体为一圆形金属板,用“响铜”制成,中部隆起的半球形部分称“碗”或“帽”,碗根与钹边之间叫作“堂”,碗是镲的固定点,顶部钻有小孔,用绸或布拴系,叫“镲巾”,演奏者须取站姿,用双手通过镲巾持住镲身,相击后振动发音。也可以悬挂在支架上,用鼓槌滚奏,表现力很丰富。

www.18art.com

镲属于金属体鸣乐器,无固定音高。其音响洪亮而强烈,穿透力很强,善于烘托气氛,是各种管弦乐队和地方吹打乐队中必不可少的色彩性打击乐器,在吹打乐等地方乐种中在用于强奏时,极富气势,通常表现一种激情;用于弱奏时,其作用类似大鼓,属于节拍乐器

#3$$#%%%%%%%6$

根据镲的大小及重量等不同,镲分为双光镲、水镲、京镲、小钹等几种,其中小镲和京镲发音较高,多用于京剧等地方戏曲中的武戏或伴奏吹打曲牌,常与奉锣仿苏锣配合使用;双光镲和水镲发音较低,多用于文戏,与虎音锣或中堂锣配合使用,其中双光钹是粤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在民族管弦乐或器乐合奏中,双光镲和小镲也已成为重要的节奏乐器

#3$$#%%%%%%%6$

演奏技巧

大镲
大镲
镲的演奏技巧主要有:1、双击,两面镲同时碰击,使乐音自然延续。这种击法其发音响亮。2、磨击,两面镲交叉碰击,使乐音自然延续。这种击法音色沙哑。3、闷击,击后立即将两面镲片贴在胸前(即“煞音”),使余音不能延续,使发音短而闷。4、单击,用鼓槌(软、硬槌皆可)敲击一面镲,发音明亮。也可以鼓槌作滚动或闷击。 #$$$$$$$$$$$$$$$$$$$$$$$$%

大镲声音宏亮,多用于合奏和戏剧歌舞的伴奏。在民间鼓乐演奏中常在乐曲强拍击奏,用法与大锣相近。 #$$$$$$$$$$$$$$$$$$$$$$$$%
大镲音量大而余音长,不宜演奏过密的音型。镲除汉族广为使用外,在藏、壮、彝、侗、傣、景颇、佤、白等少数民族中也广为流传。 #3$$#%%%%%%%6$

小镲

小镲,藏族门巴族侗族互击体鸣乐器。藏语称若直。流行于西藏四川甘肃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区。  响铜制,钵形,镲面较平稍厚,面径9.8厘米~12厘米、碗径4厘米~5厘米、碗高1 .5厘米~2厘米,碗顶系以皮条或绳,两面为一副。侗族的小镲为单面镲。 #$$$$$$$$$$$$$$$$$$$$$$$$%

演奏时,双手各持一面,互击而发音。在藏族地区,用于民间歌舞、藏戏伴奏和藏传佛教寺院乐队中;在侗族地区,常左手提起单面镲绳,右手执棰敲击,用于民间节日喜庆、婚丧活动等器乐合奏中。

www.18art.com

相关传说

大镲
大镲
一、跑鬼

#3$$#%%%%%%%6$

跑鬼是一种古老的带有舞蹈性的迷信活动,曾流行于应县。
共12个角色(按出场先后为序):
说文:戏曲丑角扮相,手拿扫帚或干草。小鬼5名,均戴面具、穿戏装、手执钢鞭。判官:戴面具、穿黑蟒、持笏板。毛女:侍女装扮。探司:戴面具,娃娃生打扮,持令旗、马鞭。真武大帝:戴面具,道人装饰,手持七星宝剑。角角鬼:头扎毛巾,插一牛角或羊角,画鬼脸,穿武生服。旱怪(盐猴):身披羊皮,系红腰带,穿红裤衩,头、腰部缠羊肠(象征旱肠、旱肚)。

#$$$$$$$$$$$$$$$$$$$$$$$$%

活动时,选择一块平地,摆设香案。先由说文念白,介绍各个角色的相貌和特征,接着5个鬼和判官依次上场,轮流表演,并同舞“五鬼闹判”;继而真武大帝出场降服众鬼,令他们捉拿旱怪。众鬼领命,直奔村外。旱怪事先隐于城(村)外盐碱地(意为盐猴化身),届时出现,沿街巷奔跑,边跑边抢夺路旁的食物。众鬼在后追赶,旱怪跑至表演区,跪地被擒。众鬼举刀搭成“人”字架,探司押旱怪“过刀”,然后旱怪端一碗羊血,洒向人群,夺路又逃,众鬼再追,旱怪再次被擒。最后,众鬼割断旱怪身上的羊肠,斩杀旱怪。

www.18art.com


其动作有:“飞脚”、“趟马”、“翻身”、“跌叉”’、“铁头枪”等,步法以跑跳步、圆场步、矮子步等为
大镲
大镲
主。

www.18art.com


伴奏乐器有大鼓大锣、大镲、云锣、铙、钹、板鼓手锣、小镲。
www.18art.com

二、五鬼盘叉
五鬼盘叉是陵川县冶头乡赵豁池村独有的古老情节舞蹈。
由8人表演,其中6人扮小鬼,一人扮“地方”(土地神),一人扮刘氏(女)。小鬼甲以舞蹈动作和哑剧动作结合,其双脚尖点地扭步的动作,甚为罕见;众小鬼既有“吸腿”、“跳转”、“扑步”结合的基础动作,又有“烤火”、“磕拽”、“迈顶”等单一的个性动作;刘氏不仅有“虎跳”、“跌叉”、“插背”等技巧动作,还    有双手握叉前翻360度的高难动作;地方则以走戏曲“台步”为主。    #3$$#%%%%%%%6$

表演时,先燃放鞭炮,小鬼甲率众小鬼上场,奉阎王之命,捉拿打骂公婆、欺侮邻里、作恶多端的刘氏。众小鬼在“地方”带领下,找到刘氏,展开搏斗。最后,五个小鬼叉挑刘氏于空中,拿回阴间#3$$#%%%%%%%6$
表演只舞不唱,以打击乐伴奏,乐队由大鼓3面、小锣6面、大镲12副组成。

#$$$$$$$$$$$$$$$$$$$$$$$$%

艺术表现

河间大鼓具有演奏内容丰富、演奏技巧多变、演出效果火爆、参演人员众多四个特点,深受民众,尤其农村民众的欢迎和喜爱,所以有其它艺术所不能具有的广泛的社会基础。

#$$$$$$$$$$$$$$$$$$$$$$$$%

首先,河间大鼓演奏内容丰富。河间大鼓是打击乐器,也有演奏乐谱——鼓谱。鼓谱,俗称套,每一套表示一个内容。据调查,河间大鼓有100—150套鼓谱。现在比较流行的约30—50套。

www.18art.com

大镲
大镲
其次,河间大鼓演奏技巧多变。大鼓演奏乐器都是由大鼓、小鼓(俗称引鼓)、大镲、小镲、大铙、大锣(个别)、小锣、云锣为主要乐器。一般一个大鼓队配备一面大鼓及多副铙、镲和一面小鼓及多副云锣小镲小锣。按照演奏风格、技巧不同,河间大鼓大致分为两个流派——东路和西路。东路以米各庄周边为代表,没有套鼓,鼓与铙、镲齐鸣,有的套路更注重铙、镲表演,演奏起来有万马奔腾之势,不可阻挡;西路以兴村周边为代表,以套鼓为主,演奏时由小鼓(引鼓)先演,然后,大鼓(含镲铙)合之,引鼓演奏活泼轻快,大鼓敲击火爆异常,震人心憾人魄,大有山崩地裂之感,再加之演员击打动作诙谐有趣,增添了河间大鼓演奏的可观赏性。无论哪种流派,演奏人员的表演都令人心旷神怡,鼓手们的鼓槌带着彩穗时而上下飞舞,如彩蝶追花,时而轻击鼓边,如蜻蜒点水,打铙镲演员的表演也是花样百出,时而挺胸仰首,双臂高展,如二郎担山,时而一镲高抛,如飞燕穿云,时而一镲在另一镲边上直立旋转,如双轮飞转。不管是鼓手,还是其它乐器的表演者,一律身穿或红、或绿、或黄的古代武士服装,头包彩巾,别上红缨球,腰扎三寸多宽的彩带,胸前胸后都佩饰护心明镜,个个威武英俊,边舞边打。观者眼花缭乱,心情激动不已;演者斗志昂扬,豪情奔放难抑。 

www.18art.com

其三,河间大鼓演奏激情火爆。大鼓一般有2—6名鼓手一齐击打,再配之以数十副大镲、大铙、大锣齐鸣。真是鼓声铿铿,镲铙声锵锵。合在一起,如春雷初炸,惊天动地,翻江倒海,数里之遥可闻其声。鼓手个个身强力壮,演奏到激情豪放时,哪怕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演员们依然个个脱光了膀子或者只穿件单衣,人人头冒白气,汗流浃背。鼓手们跳着高地打鼓,镲铙演员们边舞边敲,“嘿!哈!”声不断,给人以极大的鼓舞和震撼。 #3$$#%%%%%%%6$

其四,河间大鼓参演人员众多。河间大鼓因其体大,伴奏乐器多,因而演奏时需众多演员。小队须15—20名演员,大队则须 40—50名甚至更多,一般平均每队20—40名演员。再加上鼓乐声特大,所以必须有足够大的场所才能表演。演员多,演出场地大,演奏的套路多,吸引的观众自然就多。在农村,每当大鼓表演时,可以说是家家锁门,童叟出动,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或站高凳,或立房顶,或爬到树上观看。特别是农闲、节日时演出,更是观者如醉,演者如痴。

#$$$$$$$$$$$$$$$$$$$$$$$$%

www.18art.com

参考资料

1、http://www.sxcnt.com/whys/sgl.htm #3$$#%%%%%%%6$

2、http://www.wenhuacn.com/guoyue/article.asp?classid=2&articleid=5235

www.18art.com

附件列表


25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锣    下一篇 大鼓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