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所属分类  >  乐器   
[12] 评论[0] 编辑

大鼓

大鼓
#3$$#%%%%%%%6$

大鼓,藏族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彝族水族土家族汉族等民族棰击膜鸣乐器。藏语称额阿,壮语称种劳,苗语称嗯铎,侗语称工,彝族称额格子嫫。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区最为盛行。

#3$$#%%%%%%%6$

www.18art.com

【简介】

乐器名称:大鼓(Bass Drum) www.18art.com

结构组成: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 鼓棰等部分组成。

使用材质:鼓身:木质或轻金属材料;
     鼓皮:多用牛皮;
     鼓圈和鼓卡:目前多用铝合金制成; #$$$$$$$$$$$$$$$$$$$$$$$$%
     鼓棰:短而粗的木棰,一端包以皮条、布料或绒毡,呈球状。

#$$$$$$$$$$$$$$$$$$$$$$$$%

乐器特色:属于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 但可控制发音的强弱变化。用鼓棰敲击发音, 随用力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其音色低沉响亮,雄壮有力, 用于模仿雷声和炮声时恰如其分。  #$$$$$$$$$$$$$$$$$$$$$$$$%

起源:现代大鼓起源于古代土耳其,因此又称大军鼓,中世纪时传入欧洲。是军乐队管弦乐队交响乐队中最重要的打击乐器,几乎不作独奏,而是参与合奏或衬托乐队和声的伴奏乐器,但大鼓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使乐队的低音声部更加充实、丰满,而且为整个乐队带来一种气势,增添了活力。 www.18art.com

#$$$$$$$$$$$$$$$$$$$$$$$$%

【详细介绍】

乐器大鼓由鼓身、鼓皮、鼓圈、鼓卡和鼓棰等部分组成。属于双面膜鸣乐器,无固定音高,但可控制发音的强弱 变化。用鼓棰敲击发音,随用力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 音乐情绪。其音色低沉响亮,雄壮有力,用于模仿雷声和炮声时恰如其分。现代大鼓起源于古代土耳其,因此又称大军鼓,中世纪时传入欧洲。是军乐队、管弦乐队和交响乐队中最重要的打击乐器,几乎不作独奏,而是参与合奏或衬托乐队和声的伴奏乐器, 但大鼓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使乐队的低音声部更加充实、丰满,而且为整个乐队带来一种气势,增添了活力。

#$$$$$$$$$$$$$$$$$$$$$$$$%



大鼓
大鼓
作为报时的大鼓又称戒晨鼓,常置放于城池的鼓楼之上。北京鼓楼上的大鼓制于清代,是专门作为公共报时使用的,为使北京居民都能听到报时,鼓做得特别大,鼓面直径 150厘米,曾有鼓王之称。每到夜间报更时分,钟鼓楼上钟鼓齐鸣,低沉的鼓声传播全城。直到年钟表普遍使用后,它才完成了历史使命,成为供人们观赏的文物。在北京天坛,也收藏有一面清代制造的大鼓,鼓面直径150厘米、鼓高200厘米,是旧时皇帝祭天时才使用的。大鼓用于报警的称警鼓,用于告状的称登闻鼓。
#$$$$$$$$$$$$$$$$$$$$$$$$%

在全国各大佛教寺院,建寺时已在山门之后建有钟、鼓楼。钟楼在东、鼓楼在西,互相对应。大鼓悬于鼓楼之上,鼓的大小往往随寺院规模和等级而定,鼓面直径小者60厘米以上,大者可达150厘米以上。河南白马寺的大鼓,鼓面直径128厘米、鼓高130厘米,横置在120厘米高的木架上,僧人要站在梯子上击鼓。有的寺院在大雄宝殿西南侧的木架上也置有大鼓。寺院的大鼓,用于僧人早晚上殿作功课、农历初一、十五及佛教盛典仪式做法事时敲击,晚上还作为报时用。

#$$$$$$$$$$$$$$$$$$$$$$$$%



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大鼓多面,其中有一面珍贵的北京“(木贡)房”用的大鼓,鼓面直径65厘米、鼓高96厘米,两端蒙牛皮,由双排鼓钉固定。通体髹以红漆,描绘金色花纹图案。鼓腰置四枚鼓环,吊于鼓架上。用双棰击奏,音响洪亮,传播甚远。此鼓为清代制品,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 www.18art.com

#3$$#%%%%%%%6$

【种类】

大鼓
大鼓
古往今来,大鼓一直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因流行地域、使用对象的不同而形制也有区别。多用于报时、祭祀、宫廷仪仗、军事、宗教、器乐、舞蹈、戏曲、婚丧、节日和民间娱乐等场合中。

#3$$#%%%%%%%6$



藏族的额阿,呈圆筒形。流行于西藏等藏传佛教各寺院中。鼓框用多块木板拼合而成,外部箍以数圈宽窄不同的扁铁条,并用钉固定住。两端蒙以牦牛皮为面,皮面四周边缘用铁钉固定。各地规格不一。西藏萨迦寺的额阿,当地又称错阿钦布,鼓面直径135厘米、鼓身长(鼓框高)150.5厘米,鼓身两侧各置一对鼓环,鼓身涂深红色漆,箍鼓的五圈扁铁条漆为绿色,大鼓横置于特制的高132厘米的鼓架上,放于寺院的大经堂内。常用于重要的诵经活动,在宗教节日举行羌姆表演时,也用于乐队合奏中。
#$$$$$$$$$$$$$$$$$$$$$$$$%


壮族的种劳,呈圆墩形。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大农村。鼓框用杉木板拼制,以竹篾圈箍紧。鼓面直径和鼓高均为60厘米,上口单面蒙以牛皮或蟒皮,用鼓钉固定。鼓腰稍粗,两侧各置一对鼓环。鼓底敞口并向内收束。将鼓置地,双棰击奏,发音洪亮。常用于节日锣鼓合奏或为舞狮、舞龙伴奏。 #3$$#%%%%%%%6$

瑶族大鼓,呈圆柱形。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田林等地。各地形制不同。南丹县里湖、瑶寨一带的大鼓,多用整段樟木掏空作鼓框,上口单面蒙以未经处理的带毛牛皮,用竹钉固定,鼓面直径60厘米~70厘米、鼓高90厘米~100厘米,下端敞口。田林县平山等地的大鼓,鼓框用木板拼成,两端均蒙牛皮,鼓面直径80厘米左右、鼓高100厘米~120厘米。瑶族大鼓是瑶族铜鼓乐队的指挥和领奏乐器。演奏时置于乐队中央,用双棰敲击,声音洪大。奏法有跨腿击、弯腰击、反击擂、交叉棰等,并交替击奏鼓心、鼓边或鼓框等。奏者边击边舞,奏法千变万化,舞姿优美动人。多用于民族节日、婚丧礼仪等场合。
www.18art.com


苗族的嗯铎,汉称苗族皮鼓,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那坡、南丹等地。鼓框用整段原木掏空制成,两端蒙以牛皮,用竹钉固定,鼓腰置鼓环。各地尺寸有别。那坡县的鼓面直径60厘米、鼓高80厘米;南丹县的鼓面直径50厘米、鼓高100厘米。演奏时,双手执棰,边击边舞。常与铜鼓、锣、钹等乐器一起合奏,用于婚娶丧事等场合中。
#3$$#%%%%%%%6$


侗族的工,呈圆筒状。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等省区。鼓框用整段“梅香雪”.原木挖空制成,两端收束,中腰稍粗,鼓面直径50厘米、鼓高100厘米~150厘米,两端蒙牛皮,边缘用竹钉固定,鼓两侧置鼓环。系绳横吊于侗寨鼓楼中。以两棰击奏,发音洪亮、浑厚,远闻数里。平时不用,仅在盛大节日、传达上级公文和聚众议事时方可击奏。 #$$$$$$$$$$$$$$$$$$$$$$$$%

大鼓
大鼓
彝族的额格子嫫,圆筒状。流行于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弥勒和泸西等地。鼓框用一整段椿木或核桃木掏空制成,两端蒙以羊皮,鼓面直径...厘米、鼓高...厘米。演奏时置于架上,用双棰击奏,棰头一端包以绒布。也可前面一人背鼓,后面一人边走边击。每逢节日、喜庆或赶集场合,用于伴奏民间歌舞《大三弦舞》,又名《跳月》。

#$$$$$$$$$$$$$$$$$$$$$$$$%



水族大鼓,呈圆筒形。流行于贵州省各地。鼓框用整段椿木、樟木或桑木挖空制成,中间略粗,两端蒙牛皮。鼓面直径45厘米、鼓高100厘米,置于鼓架上,以短木棰敲击。用于六月六、过端 水族过年,八、九月间、过捻 正月等传统民族节日,常与铜鼓、芦笙等乐器合奏,众人围鼓歌舞。
#$$$$$$$$$$$$$$$$$$$$$$$$%


土家族大鼓,又称堂鼓,圆筒形,流行于湖北省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鼓框用杉木板拼合而成,两端蒙牛皮,鼓皮边缘用两排铁钉或竹钉固定。鼓面直径44厘米、鼓高46.5厘米。鼓置于地,双棰敲击。也可鼓绑长杆,前后两人抬鼓,中间一人击奏,发音粗犷洪亮,常与唢呐、锣、镲等乐器用于花锣鼓或丝弦锣鼓合奏。喜庆或节日也用于民间舞狮、舞龙伴奏。堂鼓是现代民族器乐合奏及戏曲音乐中常用的一种乐器。演奏时,将堂鼓放在木架上, 用双木槌敲击。因为堂鼓鼓面较大,从鼓心到鼓边可发出不同的音高,音色各异。鼓心的音 较低沉,愈向鼓边则声音愈高,击奏时,音量能从很弱到很强,力度变化很大。可敲击复杂的花点,对情绪及气氛的渲染能起较大的作用。 #3$$#%%%%%%%6$

参考文献

洪恩在线:http://www.hongen.com/art/gdyy/fqysj/gf501.htm #$$$$$$$$$$$$$$$$$$$$$$$$%

附件列表


12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镲    下一篇 天蠁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