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 溪山无尽图卷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7-10 18:08 最新历史版本 1949 1 0
  返回词条

溪山无尽图卷

 

基本资料

溪山无尽图卷 金、无款、绢本 水墨、纵34.3cm、横22.1cm。

溪山无尽图》卷,,龚贤作,纸本,墨笔,纵27.7cm,横726.7cm。

款:“江东龚贤画”。钤“龚贤”,“野遗”印二方。

介绍

卷尾自题长跋,言此图所用的纸是他在庚申(1680年)春偶得的宋代的库存旧纸,而如何合理地利用这种近似方形的画纸又颇费苦心。跋言:“欲制卷,畏其难於收放;欲制册,不能使水远山长。因命工装潢之,用册式而画如卷,前後计十二帧,每幅各具一起止;观毕伸之,合十二帧而具一起止,谓之折卷也可,谓之通册也可。”

要将山水图绘在“折卷”或曰“通册”上,由看似各为独立的十二幅山水图合成一幅“山有本支而水有源委”,既合画理又合物理的画卷,无疑具有较高的创作难度。为此笔墨功力深厚的龚贤亦不得不“十日一山,五日一石”地潜心创作,历时二年多,才完成该幅堪称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力作。要将每段的完整性与全图的整体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构图须赋于机巧,在构图上“要无背于理,必首尾相顾而疏密得宜”,故中间段的表现极为重要,起着承上启下的转承作用,它的起首须是前段结尾的延续,它的结尾须是后段起首的外延。为此龚贤巧于构思,精于设陈布势,全幅虽绘秋林草屋,流泉飞瀑等景象繁多,但穿插有致、有条不紊。留白处的虚与浓墨点染处的实互为映衬,画面饱满而又不失空灵。山石用“积墨法”,以笔含墨,层层积点石面,将山石向背虚实块面体积以及雨后的湿润之感都真实地表现出来。此卷生动地表现了江南溪山浑润丰华的景象,同时也较全面地体现了龚贤在山水画上“笔法健、墨气活、丘壑奇、气韵雄”的美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