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百科-书画艺术网旗下最专业最具权威的书画艺术百科>> 百科分类 >> 艺术 >> 音乐 >> 乐器

该分类下有384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乐器" 分类下的词条

军号
编辑:0次 | 浏览:1440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07-05 13:14
标签: 军号

摘要:       唇簧气鸣乐器靠嘴唇振动发音. 当唇振动时, 气流通过杯状号嘴吹入管状体内, 使管内空气随之振动发音, 依靠启闭活塞装置或伸缩号管改变号管的长短, 获得不同的音高, 并由向牵牛花开放样式的喇叭口来扩大它的音量. 其发音音高还取决于吹奏者的唇肌紧张程度,同样的管长可以演奏出由低到高大约七个到十几个泛音.      乐器简介 : 自然泛音乐器, 构造最简单, 包括步号, 马号, 军号和青年号四种. &[阅读全文:]

六鼓
编辑:0次 | 浏览:1220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07-05 13:14
标签: 六鼓

摘要: 六鼓 拼音: 解释: 1.指雷鼓�p灵鼓�p路鼓�p��鼓�p��鼓�p晋鼓。[阅读全文:]

六弦琴
编辑:0次 | 浏览:2063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07-05 13:14
标签: 六弦琴

摘要:   六弦琴  吐蕃乐器,通长121厘米。  这把木质六弦琴是一种弹拨乐器,以形体,特别是彩绘龙头的工艺风格来看,显然是从唐地传入吐蕃的。   相关条目 小提琴[阅读全文:]

六幺
编辑:0次 | 浏览:1719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07-05 13:14
标签: 六幺

摘要: 六幺音律《六幺》又名《绿腰》、《录要》、《乐世》,是唐代有名的大曲之一,《教坊记》载有此曲。段安节《琵琶录》载:“《绿腰》,本《录要》也。乐宫进曲,上令录其要者。”此曲的结构有“此曲拍无过六字者,故曰《六幺》”的说法。此曲节奏变化较为丰富,有“花十八”(前后十八拍,有四花拍,共二十二拍)等说法,到底是什么样的拍式,一直是今天音乐学家研究唐代大曲的重点之一。在此曲中琵琶处于领奏的地位,很早就有同名的琵琶独奏曲,而且手法较为细腻,如白居易《琵琶行》就提到《六幺》,用来说明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 历史[阅读全文:]

八音石
编辑:0次 | 浏览:2094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07-05 13:14
标签: 八音石

摘要:   传说 相传两千多年前,人们曾用石头演凑乐曲。当时有一种韶乐它的乐器就是人们常说的八音石,敲击八音石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所谓八音石实际上是灵璧石中的一种。         参考 百度百科、雅虎百科、GG百科、114百科[阅读全文:]

八角鼓
编辑:0次 | 浏览:2440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07-05 13:14
标签: 八角鼓

摘要: 八角鼓八角鼓是满族、白族、汉族等族打击乐器。因鼓身有八个角而得名。八角是代表当时清朝的八旗,八角鼓都有一个长长的鼓穗(谷穗),是代表年年五谷丰登的意思。简介八角鼓明代已开始流传于北京。原是满族八旗的八位首领各献一块最好的木料嵌而成,象征着满族八旗的团结。八角鼓,又称单鼓。满族、白族、汉族拍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和云南省大理、剑川等地。 八角鼓的全班应包括:鼓,柳,彩三种。鼓是八角鼓,柳是小曲,彩是戏法。由来“八角鼓,响叮当,八面大旗插四方。大旗[阅读全文:]

八角琴
编辑:0次 | 浏览:4382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07-05 13:14
标签: 八角琴

摘要: 八角琴八角二胡属于高档专业的改良二胡,琴筒尺寸高度压缩,宽度拉长,使横向振幅增大,由此可得到洪亮的音量,达到提升音量的改良目的,相对六角二胡音量更大,穿透力更强。扁八角二胡琴筒正面呈扁八角型,反面为椭圆型,内壁制有扩音内凹槽,相对普通六角二胡来讲,琴筒正面筒壁更厚,体积更大,因此有低沉浑厚的特点,使二胡整体音色有很“厚、实”的感觉,高把位音色的穿透力也得到提升,较适合演奏如《二泉映月》等表现含蓄、深沉的古曲。简介类型:拨弹乐器民族:汉族收藏年代:1963年棠器说明:木制钉状盒形板面类。音箱成八方[阅读全文:]

克雅可
编辑:0次 | 浏览:1375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07-05 13:14
标签: 克雅可

摘要: 克雅可克亚克,是柯尔克孜族弓拉弦鸣乐器。汉文曾译作克雅可。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和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昭苏、额敏等地。简介克雅可是柯尔克孜族古老的拉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克雅可历史久远,是古老的柯尔克孜族民间乐器。克亚克和哈萨克族拉弦乐器库布孜,其外观都与清代宫廷用于庆隆舞乐的拉弦乐器奚琴相近,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共鸣箱上半部外露,下半部蒙皮。《律吕正义·后编》、《皇朝礼器图式》和《清朝续文献通考》等文献里都绘有奚琴图像,与克亚克[阅读全文:]

克里蒙纳制琴术
编辑:0次 | 浏览:1579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07-05 13:14
标签: 克里蒙纳制琴术

摘要:   简介 意大利是小提琴的故乡,北部城市克里蒙纳更是制作小提琴名师辈出的地方。十七、十八世纪,克里蒙纳的阿玛蒂、斯特拉迪瓦里和瓜纳利三个家族,将小提琴的制造艺术推向了顶峰。由于他们的贡献,小提琴制作成为了一门精美绝伦的艺术。在他们精湛技艺的影响下,十八世纪的意大利进入了小提琴制作的黄金时代,涌现了很多著名的制琴大师。当年意大利的名师们所制作的小提琴,如今都已经成为了稀世珍宝,被每一位小提琴演奏家和收藏家所向往。   相关条目   艺术,古董[阅读全文:]

光拢
编辑:0次 | 浏览:2523次 词条创建者:书画艺术网     创建时间:07-05 13:14
标签: 光拢

摘要: 光拢又称光弄。“光弄”为大鼓,“嘎”是舞蹈之意,即大鼓舞。傣族棰击膜鸣乐器。傣语“光”为鼓。“拢”或“弄”均为大,意 为大鼓。流行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孟连、耿马等地。怒江下游保山傣族地区称之为“光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称之为“光边”,另有“两面鼓”、“双筒皮鼓”之称。傣族的大鼓象征着威严和神圣,是傣族传统打击乐,从傣族先民发现会发声的空心树干的远古时代开始,到大鼓被作为神圣的象征放在佛寺里。大鼓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大鼓一般在傣历月初一和十五敲击,其次在赕佛和举行重[阅读全文:]